课件编号12350348

2.2地形变化的动力 教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11955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地形,变化,动力,教案
  • cover
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 【教学目标】 1.内外力作用的含义、特点。 2.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3.地质构造类型及地貌特征。 4.不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典型地貌的成因。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2.理解不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会解释典型地貌的成因。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教材27页图文材料。 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使珠穆朗玛峰高度还在增加?又它如此“尖峭”? 引出话题:地形变化的动力有哪些? 学生发言:略。 教师归纳小结:引起地表形变化的作用力,按能量来源分内力与外力。 组织学生读教材中27—28页相关材料,梳理归纳教材内容如下: 一、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1.内力作用 (1)含义:来自地球内部的作用力。 (2)表现形式: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举例说明) 2.构造运动概述 分类 含义 影响 水平运动 地壳或岩石圈块体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的运动 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断裂带 垂直运动 地壳或岩石圈块体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 使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 (课件出示图文资料)组织学生读教材中的图2-2-2至图2-2-6及相关材料,完成两项任务: (1)认识褶皱、断层的形成原因、基本形态、判断方法。 (2)让同学绘制褶皱、断层图,并用展台展示几位同学的成果点评。 教师小结,课件展示,梳理归纳教材内容如下: 3.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1)褶皱的特征与应用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两种形式,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其判断的依据和对地貌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背斜 向斜 一般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主要依据) 中间老,两侧新 中间新,两侧老 常见地形 山岭 谷地 倒置 地形 (差别 侵蚀) 成因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物质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示 (2)断层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断层地貌的形成受断层位移方向的影响。位移方向不同,地貌也有差异。如下表所示: 断层位移方向 对地貌的影响 图示 水平方向为主 ①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②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方向为主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3)地质构造的应用 地质构造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包括矿产、水、工程建设等多个方面,如下所示: [思考] 背斜和向斜在岩层的弯曲方向上有什么区别? 提示:背斜处的岩层向上拱起,而向斜处的岩层向下弯曲。 (4)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 从岩层新老关系看: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 学生活动:读“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探究] 问题1: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上?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都属于亚欧板块吗? 提示:太平洋板块。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问题2:在板块边界一般形成什么样的地形? 提示:在消亡边界形成高大的山脉、高原、岛弧、海沟等。在生长边界形成海岭、裂谷、断层等。 问题3:试分析红海、地中海、大西洋未来变化趋势及原因。 提示:红海、大西洋的面积会不断扩大,因为它们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处于不断张裂中;地中海的面积会不断缩小,因为它处于板块消亡边界。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30页知识窗及图2-2-7,完成教材31页活动。 思考回答: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提示:受印度洋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