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356399

9 泥塑—古建筑(教案)人美版(北京)美术六年级下册

日期:2024-06-2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146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泥塑,古建筑,教案,人美,北京,美术
  • cover
泥塑--古建筑 1新设计 泥塑,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贴近大自然,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它不仅能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传统的艺术美,受到美的熏陶、教育,还能发展其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及创造性,使孩子健康活泼地成长,在玩泥巴中寻求到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内容的导入中,我以一段音乐《哀郢》导入,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乐器演奏,引出陶制乐器“陶埙”“陶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接着和学生一起欣赏各种泥器,如泥人,原始彩陶,泥马、唐三彩等,了解泥土制作是人类最早的造物行为之一,泥器的演变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了解祖国的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然后出示问题带领学生研究泥玩具实物和图片,了解各种陶泥成型法,分析其使用的各种方法,如捏、刻、揉、摔、印等。通过塑造大型、塑造局部、细部刻画三部分,层层诱导深入,降低了学生泥塑难度,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 陶泥成型的主题表现是学生的动手环节,每小组商讨一个主题内容,组内每人完成一件独立作品,再组合完成同一主题下的一个场景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最后通过师生评价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以泥制器的发展历史,体验陶泥制品的文化含义。 2.技能目标 知道泥条、泥片、捏等基本陶泥成型技法,能运用粘土,并按照一定的工艺方法,创意、塑造器型。 3.情感目标 感受陶器、泥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学生文化学习任务繁重,泥塑课可以让他们全身心放松,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同时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能够达到“学中玩,玩中乐”的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陶器的产生及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设定主题,合作完成陶泥作品。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音乐导课 1. 媒体播放音乐古埙演奏片段,师生聆听,用心体会、感受。 2. 教师讲述典故音乐名为《哀郢》,郢是楚国的都城,曾两次被灭亡并毁城,后人为纪念这段历史,谱写此曲。 3. 教师设问听了这音乐有什么感受有谁知道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学生猜测。 4. 出示 “埙”,介绍埙是一种吹奏乐器,是陶制乐器的一种,古称“颂埙”,类似的还有“陶笛”等。引入课题。 活动2【讲授】欣赏感悟 1. 在中外许多神话传说或宗教故事中,泥土是一个非常神圣重要的东西,因为可以用它来“造人”。比如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女娲造人”的故事。根据考古得到的物证,在新石器的文化遗产中有大量用泥土塑造的“人”,当然它不是被神所造,而是人类自己对自己的塑造。如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泥人。 2.你们见过世界上最早的书吗你知道它是写在哪里的吗这可是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初期王朝买卖牛群的商业文件哦。还有记录两河流域文化的泥书,看上去像画又像字,可真有意思。 3.这组图片是关于马的陶泥成型。有历史悠久的马形状的陶壶,分别是三国时期、汉代、唐代的骑士俑,还有非洲的骑士俑。 泥土可以记录历史,在这个陶马的身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马镫 。“马镫 ”是中国人的一项影响世界的伟大发明。 4.(媒体呈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陶器的产生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生产斗争中辛勤劳动的成果。这些彩陶、尖底瓶、陶罐等满足了人们存放谷物、饮水、烹饪、盥洗的需要,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如《舞蹈纹盆》《人面鱼纹盆》《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等,师生共同讨论陶器产生的年代、背景以及背后的故事。 5. 媒体呈现唐三彩作品,教师要求学生欣赏并思考作品与前面的陶器作品相比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寻找并描述。 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 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精美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