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想一想,议一议 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怎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导入新课 一、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出现后很长一段时期里,由于人口数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很有限。 探究新知 19世纪初,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了10亿,到1930年时增加到20亿。从20世纪中期开始至今,世界人口更是快速增长,到2005年时达到65亿,2011已突破70亿,2021年已经超过75亿,预计2040年将超过80亿。 1951 1961 1971 1981 1991 2001 2011 2021 世界总人口变化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居住在31个省份并接受普查登记的特别行政区居民37138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55732人、地区居民157886人,外籍人员845697人,合计1430695人。年份(公元)人口数(亿)年份(公元)人口数(亿)20.5519596.727400.4819698.0713930.6019799.7515780.60198911.2717642.00199912.5818494.10200913.3519284.7020191419495.42202117.8阅读下面我国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一组数据资料分析根据我国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数据,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柱形图。 讨论: 1.什么时候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明显较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1949年到1989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2.二十世纪中期以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什么时候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为什么? 1979年以后基本稳定。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增长带来了哪些问题? 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政策。 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盘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 1971年,强调“要有计划生育”。在当年制定“四五”计划中,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 1973年12月,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汇报会提出“晚、稀、少”的政策。“晚”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以后结婚,女24周岁以后生育;“稀”指生育间隔为3年以上;“少”指一对夫妇生育不超过两个孩子。 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载入我国宪法。 1978年,明确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 1980年9月25日,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提出照顾农村独女户生育二胎。 1984年,中央批转国家计生委党组《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提出“对农村继续有控制地把口子开得稍大一些,按照规定的条件,经过批准,可以生二胎;坚决制止大口子,即严禁生育超计划的二胎和多胎”,即“开小口、堵大口”。 2002年9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