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367867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简谱)欢乐谷 踏雪寻梅 教案

日期:2025-05-2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2404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简谱,欢乐
  • cover
基于身体打击乐下的歌唱教学 《踏雪寻梅》 教学设计 音乐教育理论指导: 《踏雪寻梅》是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歌曲以轻快活泼的曲调抒发了人们赏雪赏梅时的兴奋、愉快的心情,词曲并茂,是一首经典的二段式再现体歌曲。乐曲巧妙地利用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生动地描绘了青年学生骑着毛驴,踏着冬雪去欣赏梅花绽放的情景,乐曲情绪欢快幽默深受小朋友喜爱。在“新体系小学音乐课堂”教育中,提到“以感性认知为基础、以情感体验为主线、以音乐审美为指导”,凸显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全面育人”特别是“以情感育人”的功能与价值。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以实现自主情感体验为基本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学会用音乐唤起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将音乐实践活动作为重要教学途径,学生只有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才能自主实现感性体验,才能丰富实用音乐经验,才能获得精神愉悦,情感满足!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及方法梳理。 教学理念: 本堂课是一堂以声势律动为主的综合课,以国际三大教学法中的“律动”、“奥尔夫声势节奏”为主线,让身体为音乐服务,用音乐融入身体,来唤起学生的情感,达到身体和音乐“同形同构”的教学目的。从音乐和情感出发,根据音乐的形式,内容和内涵引发主体情感而产生的具有自然、个性化特点及情感内涵的体态动作,以声势律动表达音乐情绪更强烈,以此获得内心音乐动觉。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梳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新体系”教学方式,以分成构建要素为主,把歌曲中每一个部分都拿出来体验,最后再进行整合。通过画图谱、声势节奏、律动,运用由感受———体验———表达———移情,这一教学步骤,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展开教学。用声势律动来显现歌曲形式,用体态律动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绪感受,既帮助学生掌握作品的音乐本质,又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真正达到“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的教育目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及创造能力正在逐步强,他们已经开始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对音乐有了初步的认知和自己的看法。因而在上这一年龄阶段课时,我充分利用他们的“身体蹈形”及对音乐情绪的认知,通过视听、分层构建、节奏打击、律动感受、的综合手段来进行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从而更好的为本课的音乐教学服务。 《踏雪寻梅》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身体打击乐———《踏雪寻梅》 教学目标: 感受歌曲的风格和高雅的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 能用声势律动辅助来完整演唱歌曲,表现歌曲,在律动中感受歌曲意境的魅力,从而升华自己的音乐体验情感。 在歌曲高雅意境的感受中热爱生活,并学会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能用声势律动为歌曲进行伴奏。 教学难点: 能用声势律动表现歌曲,用身体打击乐为歌曲进行伴奏。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初听感知。 歌声组织问好 歌声带入,初听歌曲感受旋律。 教师一边清唱《踏雪寻梅》一边在黑板上画图谱,学生观看。 师:“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把桥过,铃儿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好花开得瓶供养,伴我书生琴韵,共度好时光”。 设计意图:教师课导中清唱所学歌曲,并把歌曲的旋律用图谱呈现出来,学生不仅能对歌曲有初步的听觉印象,还能更直观地对歌曲旋律形成视觉印象,可听可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导过渡语:就让我们在愉快的课堂中,一起共度好时光! 新课教授。 完整感受歌曲《踏雪寻梅》。 播放歌曲《踏雪寻梅》,学生聆听歌曲,教师根据播放的歌词出示相对应的卡片。 第一段手指图谱; 第二段出示卡片,并将卡片贴在相对应的图谱上。 设计意图:旋律图谱+图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