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一、教分材析 本节内容出自河少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第三章《健肺强肾 精力充沛》中的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章和本册中都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学好本节课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于尿的形成和排出,不要求学生掌握过多的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是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根据血浆、原尿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聪明、好动、思维敏捷,对事物充满好奇,而且通过上学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已有了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不过,因受其年龄等各方面的限制,七年级的学生多半主动学习能力还较差,学生的归纳小结和自学能力等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可以根据其特点通过动画、图片等将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呈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2)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3)说出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4)关注人体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2、能力目标 (1)在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和排出的主要途径的学习中,学习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 (2)利用比较法探究血液、原尿、终尿三者成分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尿液的形成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多媒体教学,探究解决法,讲授法等。 2、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法 六、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 7、课时安排 1课时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过程 一、引言: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生命活动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它们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组织细胞中,其中一部分成为构成细胞新物质的原料,另一部分则在氧气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而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送到肺经气体交换排出体外(期待学生回答: 二氧化碳———气体———(肺)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那么,细胞中的物质在转化和分解过程中,除产生二氧化碳外,还会产生哪些代谢废物呢?它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排出人体外的呢?(期待学生回答,关于泌尿系统的名称。)下面请同学们预习课本61~63页,仔细观察图3-17和3-18. 二、讲授新课: 排尿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正常尿液的颜色(浅黄色,深浅与摄入的水量多少有关);少量尿液放置的时间足够长的话容器中会留下白色粉末状物质或印迹———无机盐;我们会闻到尿液有异常的气味———(解释尿中含有易挥发的酸如尿酸,尿素等物质);放置过程中蒸发的———水。 【过渡】那么人体内的尿液是在哪里形成的呢?(期待学生回答并板书:肾脏。然后出示泌尿系统图解,指图大致讲解一下肾脏一对,位于人体腹腔后面的脊柱两侧,俗称“腰子”。) 【活动一】出示课件:肾脏及结构 注意观察肾脏的外形,认识皮质、髓质、肾盂。 【过渡】为什么皮质的颜色深,髓质的顔色浅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了解肾脏内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