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385221

人教版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第3节比热容第1课时比热容习题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6809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比热,PPT,28张,课件,习题,课时
  • cover
(课件网) 第3节 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 目录 知识梳理 01 课堂演练 02 课堂检测 03 课程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探究实验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课时重点 理解比热容 课时难点 理解比热容 知识梳理 知识点 比热容 热量 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_____与它的_____和升高的_____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用符号_____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_ ,符号是_____ 。 质量 温度 c 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 4.2×103 J/(kg·℃) 2.水的比热容是_____ ,表示_____。 _____ 3.水的比热容较_____,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样受热或冷却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泥土_____,这就使沿海地区气温变化不像内陆那样_____ 。 每千克水温度上升(或降低)1 ℃吸收(或放出) 4.2×103 J 的热量 大 小 温差大 课堂演练 知识点1 探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典例1】为了比较A、B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 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A、B两种液体;b. 用温度计分别测量A、B两种液体的初温,温度计示数相同; c. 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给两个烧杯加热,且加热时间相同; d.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A、B两液体的末温。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实验主要的探究方法是_____。 (2)在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的是_____(填步骤前的字母),更正错误后继续实验。 (3)步骤c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A、B两种液体_____。 a 吸收热量相同 < (4)如图13-3-1所示是A、B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则两液体的比热容关系是cA_____(填“>”“<”或“=”)cB。 图13-3-1 【变式拓展1】 如图13-3-2甲所示,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烧杯里装入初温和质量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给它们加热,比较它们吸热的情况。 图13-3-2 (1)在此实验中,由于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用仪器测量,可通过测量_____来反应吸收热量的多少。 除了图13-3-2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增加的器材是_____。 加热时间 秒表 (2)经过思考,小明想到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本领的两种方法:①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_____;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_____(以上两空均填“强”或“弱”)。在物理学中,用_____表示不同物质的这种性质的差别。 强 强 比热容 (3)由图13-3-2乙可知,食用油的比热容与水的比热容相比较,_____的比热容大。 水 思路点拨:本实验使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用仪器测量,可通过测量加热时间来反应吸收热量的多少。质量相等的液体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典例2】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 kg,丙物体质量为2 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 ℃,吸收热量如图13-3-3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乙的比热容与丙的相等 B. 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C. 甲的温度升高1 ℃,需吸收2 000 J的热量 D. 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 ℃,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 知识点2 比热容及其应用 B 图13-3-3 C 【变式拓展2】下表中有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小张同学根据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一杯水比一桶煤油的比热容小 B. 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C. 水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本领较强,常用作冷却剂 D. 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之一,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1] 水 4.2×103 铁 0.46×103 酒精 2.4×103 铜 0.39×103 煤油 2.1×103 干泥土 0.54×103 冰 2.1×103 水银 0.14×103 思路点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