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 课型:以唱歌教学为主的综合课 年级:二年级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画》(选自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九课吟唱古诗词) 教材分析: 《画》的词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人们形容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在音乐、美术、文学方面均有造诣。此曲是根据我国古曲《春江花月夜》改篇,五声调式。旋律的前3个乐句用了我国民间音乐创作手法“鱼咬尾”。通过读、唱更好的品味其内涵。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的教学理念,遵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读、拍、聆听、演唱、、为歌曲二部轮唱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同时通过吟诗、加入吟诗舞蹈动作等,让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美与音乐韵律美,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画》,通过读、唱品味诗与古曲旋律相结合后所产生的韵律与意境美。 复习前八后十六节奏 ⅩⅩⅩ 与前十六后八节奏 ⅩⅩⅩ ,并能准确拍、读、唱等实践活动中加深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了解民间音乐创作手法“鱼咬尾”,学习为歌曲划分乐句:A B C D 教学重点: 通过读、唱体会歌曲《画》的语言与音乐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画》二部轮唱 教学教具:钢琴、音乐书、古代书童头饰、多媒体电脑、卡纸 教时:一节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读唐诗》,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演唱一首歌,名叫《读唐诗》。 生:(欣赏 掌声) 师:同学们,歌曲里讲了什么?(唐诗)诗里有画有歌,诗里苦有乐,诗就像祖先在告诉我们每个故事。 生:(唐诗)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读首唐诗。 生:(略) 2、投影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诗《画》,请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 生:略 3、板书歌名《画》,播放歌曲。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的歌曲和你们朗读诗有关,好,我们一起欣赏歌曲《画》。 生:(略) 师:同学们,好听吗?(好)你们想不想学。(想) 生:(略) ★ 通过老师演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与情绪,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二、节奏练习 1、分析歌曲:C大调、2拍,歌曲里有:八分音符、前十六后八、前八后十六音符,二分音 4 符,八分休止符,歌曲旋律是由古代乐曲《春江花月夜》改编。 (投影歌曲,老师边指边问) 师:同学们,歌曲什么调?(C大调)几拍? 2 歌曲里出现了那些音符?(八分音符、 4 前十六后八、前八后十六音符,二分音符,八分休止符)歌曲旋律是由古代乐曲《春江花月夜》改编。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接触的都是经典之作。 2、指导学生轻声读节奏,老师指着歌曲节奏,学生轻声读节奏。 2 4 ⅩⅩ ⅩⅩⅩ Ⅹ — ⅩⅩ ⅩⅩⅩ Ⅹ — Ⅹ ⅩⅩ Ti ti di li ti ta a ti ti ti di li ta a ta ti ti ⅩⅩ Ⅹ ⅩⅩ ⅩⅩⅩ Ⅹ — ⅩⅩ Ⅹ 0 Ⅹ — Ti ti ta ti ti di li ti ta a ti ti ti ta a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看着歌谱一分钟练习歌曲第一行节奏,再集体完整拍歌曲节奏。(歌曲第二行节奏学习同上) ★通过分析歌曲,读节奏,拍节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小组合作,让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为学习歌曲作铺垫。 三、学唱歌曲 1、读———读出美 A、感受音乐,学生边听音乐边跟着老师做简单律动,感受音乐。(两遍) B、指导学生脚点节拍口读歌词(一至两遍),难点地方提示。第三乐句的节奏是“春 去 花还 在”的“春 ”和“去” 各占一拍,老师重点强调,引导学生读准确。 C、老师示范,边律动边加入艺术情感来朗读歌词,重点指导学生练习第三乐句。(一至两遍) D、播放歌曲伴奏录音,学生在背景中边律动边朗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