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39618

南京市各区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191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南京市,各区,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
  • cover
南京市各区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古诗鉴赏专题 【鼓楼】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野 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9.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 ”与“ ”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2分) 10.从前两句中选择一个能体现春的气息的字眼,并加以分析。(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9.(2分)羡 醉 10.(2分)示例:“翠”字描绘出麦色,充满了浓郁的春天的气息。“噪”写出蛙声一片让人感受到万物复苏的活力。“肥”写出了水草的肥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斜”写出了春风徐来,麦浪波动的美好景象。 【玄武】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4分)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①。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②上祝明妃③。 【注】①与画眉,指与女伴一起梳妆打扮。②拂云堆,古地名,堆上有明妃祠。③明妃,指舍身报国、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8.下列对诗歌前两句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作”字传神,既显示了木兰的特殊身份,又表现出她“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 B.“画眉”借取《木兰诗》中“当窗理云鬓”的意境,反映了木兰女儿身的特质。 C.梦里,木兰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表明她想恢复女儿身,不愿继续“替爷征”。 D.诗人运用现实与梦境结合的手法,使木兰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真切,运笔巧妙。 9.诗歌后两句表达了木兰怎样的情感?(2分)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8.(2分)C 9.(2分)(1)思乡之情。(1分)(2)对王昭君舍身报国的敬慕之情。(1分) 【白下】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 完成8—13题。(15分) 上元夜① [唐]崔液 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注释]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8.诗中“ ▲ ”一词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希望尽兴游玩的心理。(1分) 9.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8.(1分)且莫催 9.(2分)元宵之夜,没有哪一家人望见月亮能在家闲坐,没有哪一处地方没有赏灯的人群;到处是灯火闪烁,到处是赏灯的人流。(意思相近即可) 【建邺】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5-10题。(17分) 渔家傲 咏梅 宋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①腻②。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③,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释:①琼枝:像美玉制成的枝条。②腻:光洁细腻。③绿蚁:代指酒。 5. 发挥想象,用诗意的语言描绘“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的景象。(2分) ▲ 6. “此花不与群花比” 的“比”字有何妙处?(2分)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5.(2分)一片白雪覆盖大地,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那么光洁细腻。(答出一句给1分,意对即可)(若是翻译亦可,但必须要写出“琼枝”和“腻”的注释,引导学生关注注释) 6. (2分)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梅花傲霜斗雪,不与群花争艳(孤芳自赏)的姿态;抒发了词人对梅花的情有独钟。(一点1分,意对即可。只答出修辞手法不得分。)(1.梅花特质的点写“遗世独立”“卓尔不群”“俏也不争春”等均可;2,情感部分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赞美之情也可,若结合诗句写“表现造物主对梅花的偏爱”等也可。) 【雨花】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9—14题。(15分) 新 晴 (宋·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9.第二句中“无人”写出了 ▲ 的情境。(1分) 10.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