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04398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3.1原子的构成 教案(表格型)

日期:2024-05-2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558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五四,八年级,化学,原子,构成
  • cover
《原子中的电子》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3、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第三单元第一节《原子的构成》(第三课时)。在上节课学习原子结构的基础上,本节课着重探究核外电子的有关知识。通过了解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一是让学生明白宏观的现象都是由微观粒子的变化引起的;二是通过具体直观的微粒变化,使学生体会化学学科的三重表征,即由宏观现象抽象到微观结构,再从微观结构抽象到化学符号;三是进一步体会认识、应用物质的一般思路,即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本节课探究的第二个问题是离子的形成及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让学生理解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多种。且对原子、分子、离子进行比较。明白微观粒子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用微观的视角看世界。同时培养学生对比、归纳、概括、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课题难点比较集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离子的形成、离子符号等等。这些内容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但这些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突破难点,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采取更为开放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为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一定的空间。 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学习,认识到原子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高低分层排布; 2、通过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自主学习,能说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3、通过对质子数1—18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探究,初步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并能以此解释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4、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诱发想象力,增加对微观粒子的理性认识。 5、培养学生善于想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思考讨论的探索学习的过程,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子是如何影响原子的化学性质和离子的形成 教学难点:一是电子是如何影响原子的化学性质及离子的形成; 二是理解和运用科学方法和学科观念,如组成结构决定性质等。 【教学方法】 突出学生活动、交流讨论、逐层递进启迪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实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宏观的现象都是由微观本质决定的,这个化学变化,从微观本质上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氧化镁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你认为它会与原子结构的哪一部分有关呢?当科学家们发现这就与原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子中的电子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认识原子中的电子,来解决这个问题。 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回忆已有知识并思索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那部分结构会起到重要作用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入新的知识。为本节课电子的重要作用做好铺垫。 【明确目标】展示学习目标早在100多年前,卢瑟福就提出,电子在原子中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在核外一个很大空间高速运动。在氧原子核外有八个电子,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小小电子,你是如何运动的呢?【资料】电子的自述倾听电子的自述,并思考讨论: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运动的? 充分想象阅读材料 讨论交流 把自己思考的电子运动的情况描述一下 通过分析给定的材料,使学生学会提取有用的信息,在讨论与交流中,帮助学生建立“电子是在原子核外一定区域运动”的思想。 【小结】电子的分层排布: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