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 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经历: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辅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峣、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他曾经三次被罢官。42岁的壮年,就被弹劾去职,居住在江西上饶农村10年。52岁被起用,3年后又遭到诬陷,被迫丢官,赋闲8年。一生中宝贵的近20年的光阴,就是在“闲居”中度过的。 1207年9月,辛弃疾在铅山故居含恨而殁,终年68岁。 辛弃疾智勇双全,天生一副英雄相貌。生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21岁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是义端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并斩了这个叛徒;二是亲率50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后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但辛弃疾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十多年,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他深感压抑,内心愤懑。登上赏心亭,面对大好江山,无限感慨,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诵读:注意停顿和情感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⑴遥岑远目 cén ⑵玉簪螺髻 zān jì ⑶鲈鱼堪脍 kuài ⑷揾英雄泪 wèn ⑸舞榭歌台 xiè ⑹封狼居胥 xū (7)佛狸祠下 bì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南国千里秋空冷落凄凉, 江水随天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 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 那群山像女人的玉簪和螺髻。 夕阳斜照着楼头, 在孤雁的悲鸣声里, 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游子。 我看着宝刀, 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 也没有人领会, 我登楼的心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 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别说鲈鱼切细能烹成佳肴美味, 西风吹遍, 不知张季鹰已经回家没有? 像购田置地的许汜, 怕应愧见, 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 我真担心着风雨飘摇中的国家, 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 叫谁去请 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 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赏析上片 1、词的上片作者在赏心亭看到哪些触动自己心弦的景象?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