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48张PPT。清朝十二帝入关之前: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入关之后: (1) 清世祖 顺治 (1644-1661) (2) 清圣祖 康熙 (1662-1722) (3) 清世宗 雍正 (1723-1735) (4) 清高宗 乾隆 (1736-1795) (5) 清仁宗 嘉庆 (1796-1820) (6) 清宣宗 道光 (1821-1850) (7) 清文宗 咸丰 (1850-1861) (8) 清穆宗 同治 (1861-1875) (9) 清德宗 光绪 (1875-1908) (10) 溥仪 宣统 (1908-1912)顺治帝康熙帝清朝古代帝王:(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 乾隆帝雍正帝清朝统治:1644—1840—1912(268年) 请问,倘若需要对边疆进一步巩固,你觉得在哪些方面需要处理?1、明朝为什么要大修长城?看图思考2、明修长城反映了明统治者对待民族问题的态度是怎样?3、康熙皇帝经过长城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康熙皇帝经过长城时做诗:“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你知道康熙皇帝说这话的意思吗?他赞成明朝的做法吗?预示着他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样的政策?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处由古典皇家园林和御用寺庙相结合的大型古建筑群,是清朝规模最大的一座行宫,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表现了中国古典造园艺术、建筑艺术和宗教艺术,具有十分独特的文化价值。 避暑山庄与一般的避暑胜地相比,有什么特点?它是统治者避暑、围猎的场所,更是他们实行“怀柔”民族政策、笼络少数民族首领的场所,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你能举出证据说明“避暑山庄”是清朝统治者实行“怀柔”民族政策、笼络少数民族首领的场所,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吗?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利用联姻、豪饮、围猎等手段,与他们联络感情。接见土尔扈特部接见六世班禅融合汉、藏、蒙古、维吾尔等族的建筑风格修建庙宇。避暑:皇帝每年都来避暑,有些更会在这里渡中秋节。 军队演练:每年秋天,皇帝都会率领王公贵族和军队,到山庄演练,显示武威;有时也在山庄内举行比武活动。 接见各少数民族首领和宗教领袖:乾隆皇帝曾在山庄接见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和宗教领袖,以表恩宠。 进行外交活动:1793年,乾隆皇帝在此接见了以外交特使马歇尔为首的英国第一队正式的外交使团 举行庆典活动:庆祝皇帝、太后的生日以及庆祝战功等等。 用作政治避难:186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咸丰皇帝出逃到山庄避难;咸丰皇帝后来在山庄内分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 而咸丰皇帝最终也病逝在山庄。 其它重大的政事:1861年,慈禧太后与恭亲王一起在此密谋「辛酉政变」 ,慈禧太后自始掌权40多年。 避暑山庄四周有12座喇嘛庙,泛称「外八庙」。这些庙大多朝向山庄,像是在朝拜皇上,它们都是皇帝为了不同的事件而建造的。 ○“明修长城清修庙”“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放映了明清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态度有何不同?看图分析乾隆帝 (1736-1795)康熙帝 (1662-1722)雍正帝 (1723-1735)清朝的行政区划5个将军辖区两个办 事大臣18个省 清朝政府分别在北、西、南边疆地区, 采取哪些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康熙时,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 自从噶尔丹(1644—1697)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抵抗失败后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平定准噶尔部 《平定准噶尔图卷》局部该图示为“伊犁河”与“大营”的受降场面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活佛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元朝皇帝忽必烈封萨迦派教主八思巴为“西天佛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