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19911

京改版(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8章碳的世界 碳元素的奇妙之旅 ——《碳的世界》复习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18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8636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奇妙,教案,复习,碳的世界,之旅,元素
  • cover
碳元素的奇妙之旅 ———《碳的世界》复习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通过课前学生在“互联网+”的“智慧学伴”前测,发现学生主要存在四个问题(1.A2-3学习理解的概括关联能力:建立二氧化碳性质与用途的关联 19%;2.B1-1应用实践的分析解释能力:用二氧化碳性质解释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低碳生活措施、碳酸饮料、灭火方法等 26%;3.B2-2应用实践的推论预测能力: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预测陌生反应,推断陌生装置的原理和现象 30%;4.B3-2用于实践的简单设计能力: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原理,设计探究其他其他与水反应的实验法案 41%)。鉴于问题较多故而两节课解决,本课为第一课时。具体来看发现学生对A2-3和B1-1的测试不是完全不会,更多的学生是不能选择完全,还存在一些相应知识的漏洞。班内绝大部分学生对于碳及其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良好,知识脉络清晰,所以本章的复习课就不再采用传统的知识罗列去进行复习,而是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为抓手引导学生,以二氧化碳为中心,以碳元素转化为线索,从培养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之间转化的角度来认识“碳的世界”,提升知识的综合应用,第一课时主要是二氧化碳的产生复习。 通过分析自然界碳循环过程找到自己熟识的含碳物质以及之间的联系,完善以物质为代表的碳循环思维导图,找到物质间的循环关系,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流动,反复利用;通过对碳循环思维导图的分析认识,建立元素在物质间通过化学反应实现循环转化的过程的认识,梳理二氧化碳的来源;了解化学转化物质的一般方法使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快乐;更在此过程学习中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这也是《学科能力标准与教学指南》中要求的初中化学学科的两大核心学科能力。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课是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上册第8章内容,是继前面学习空气、氧气和水之后,学习的又一个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章节。体现了从碳元素的角度研究其单质和化合物,除典型代表物性质和用途学习外,更突显了含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密切联系;碳的氧化物不仅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对前面氧气制法、性质的学习加深巩固,也是为后面一类物质的方法如金属和酸碱盐等化合物性质的研究打下基础,又为高中学习碳族知识奠定基础。可见这单元的内容在知识的联系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本章涉及到的碳单质和碳的化合物,包括它们的性质、用途、制取等方面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学生对知识比较熟识,尤其对二氧化碳也有了比较详细的认识;对环境问题有所关注和了解,知道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初步理解了碳及其化合物性质、用途、制取知识;能通过反应现象、变化规律论证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简单推理。 通过课前智慧学伴二氧化碳001前测主要解决学生问题: 1.学习理解的概括关联能力:建立二氧化碳性质与用途的关联 19% 2.应用实践的分析解释能力:用二氧化碳性质解释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低碳生活措施、碳酸饮料、灭火方法等 26% 对于物质之间的联系、物质之间的转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难以系统全面建立二氧化碳性质与用途的关联,缺乏系统构建关系图的思考,完成与利用二氧化碳性质相关的系统探究更是有待发展;对于物质对于世界的影响缺少更深刻思考,没有将化学知识和环境问题有机融合,在思想和意识上有距离;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体系,认识实现碳循环的途径是含碳元素物质进行转化时发生的化学反应。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自然界的碳循环。 3.能通过浏览文章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