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42951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0.-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共96张PPT)

日期:2025-11-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28835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新闻,人教,尼亚,96张,课件,什么
  • cover
(课件网)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上 课 奥斯维辛集中营 广义 消息 通讯 报告文学 狭义 消息 新闻 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消息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标题、导语和正文。 香 港 回 归 纪 念 碑 新闻的特点 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 报道迅速及时。 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事件发展 事件结果 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 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 新闻的主要结构 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景背: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事实材料。 结语:用来小结、展望、评价、激励等。 别了,“不列颠尼亚” 历史反思、不忘国耻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英国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把香港岛和九龙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99年,从而侵占整个香港地区。 香港被侵占,是中国近代受屈辱的一个历史缩影。《南京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对中国人民形成的双重压迫,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中华民族的危机。 香港回归谈判: 1982年6月至1983年6月,英国提出继续统治香港,不肯归还,邓小平坚决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的余地,我们可以明确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和九龙。如果在新中国成立48年后还不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不能向世界交代。”邓小平又说:“中国希望和平收回香港,谈判收回。如果谈不成,中国也要收回。” 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英国这时企图以主权换治权。对此,中国政府寸步不让,因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终于经过两年的谈判,两国在1984年12月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香 港 回 归 场 面 住 港 三 军 欢庆香港回归 “东方之珠”———香港! 香 港 会 展 中 心 香港 维多利亚港 香 港 维 多 利 亚 港 夜 景 香港紫荆花广场升旗仪式 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几个重要场景。请阅读课文,找出这几个场景。 课文朗读 字词解释 凝重:庄重。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瞩目: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子夜:半夜。 易帜:变换旗帜,文中指降英国国旗、 升中国国旗。 导语(第1段):“不列颠尼亚”号离 开,英国 对香港统治的结束。 主体(第2-11 段):以时间为序,具体记叙告别仪式。 别了﹃不列颠尼亚 ﹄ 4:30 港督降旗 6:15 添马舰东面的告别仪式 7:45 “威尔士军营”降旗 0时左右 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40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4:40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场面一(2-4): 时间:4:30 地点:港督府。 末任港督彭定康降旗离府。 末任港督 彭定康 港督府 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总督府 场面二(5--7) 时间:6:15 地点:添马舰军营东面 告别仪式:查尔斯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