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36835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582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单元,制取,实验室,二氧化碳,课题
  • cover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 摘要 九年级化学教学在化学学习体系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其前接小学科学课程,后启高中化学课程。实验作为化学教学最具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教学手段,它的设计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化学原理的感知。本节课作为初中阶段第二个学生实验活动,在学生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第一次采用固液体不加热装置制取气体,与前面所学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制取氧气形成了呼应,同时也为后续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做了一定的铺垫。 本节课的设计以九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为出发点,以学生对实验的浓厚兴趣为重点,依据九年级化学教学新课程标准,以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进行完整设计。力求从初学摆脱实验“照方抓药”的困境,既让学生锻炼了基本操作和技能,也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和实验空间进行安全的、合理的实验探究。同时也要对实验课做一些延伸,为学生的“家庭实验”做一些科学合理的引导。 关键词:二氧化碳制取 过程完整化 动手能力 自主探究 前言 学生是教学主体无可厚非,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教学的首要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从本质上讲教学主体的判定仅仅从课堂师生各自发言时间来断定主体是不够严谨的,教学主体的体现应该从课堂参与度层面进行评价。学生的参与方式有着丰富的形式,诸如:聆听、思考、讨论合作和提问等;而教师的参与方式也有诸多形式,如:讲述、启发、组织和答疑等。从参与层面来看二者不但不冲突而且是具有一定的因果和承接关系的。初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具有很强的学生操作规范化特点,学生多以模仿为主,其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初步感悟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对前期学习进行一定的回顾性总结和对后续学习进行一定程度的启发。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氧化碳的的性质。能够从二氧化碳与空气的密度差别理解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原理;理解二氧化碳一般不采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理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物的酸碱性检验原理。 ②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氧化碳的制取探究,体验固液制取气体的操作方法和装置确定的一般方法;体验收集气体的常用方法:排水法和排空气法的选择依据。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二氧化碳制取与性质验证实验的过程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有初步感悟;促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学情分析 ① 学生已有知识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近三个月的初中化学,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在小学科学课已经对二氧化碳有所了解,从知识的易接受程度来看,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并不存在接受障碍。 学生已有知识比较丰富,学生已经具备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空气中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制取、水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基础知识。 学生技能较为单一,在此之前学生仅仅具备氧气的实验室制取(高锰酸钾)基本操作,对于液体-固体制取气体装置仅仅停留在课本和演示实验阶段。 ② 学生最近发展区 学生通过对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结合已学过的氧气的制取,可以达到初步掌握液体-固体制取气体的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原理的探究,学生能够初步接触复分解反应。通过仪器操作和原理感悟,可以达到学生能够初步设计简单实验并完成。 教学过程 ① 教学准备 本节课准备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即实验准备和师生准备,首先基础实验准备部分为:二氧化碳制取实验的所有仪器准备,所涉及到的仪器和药品为:锥形瓶、单孔橡胶塞、导管、集气瓶、镊子、胶头滴管、稀盐酸、大理石(块状)。拓展实验准备部分为:碳酸钠(食用)、碳酸氢钠(食用)、白醋(食用)、白糖/红糖(食用)、矿泉水(学生自备)。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