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4500

课内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255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课内,文言文,阅读,答案
  • cover
(一)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7.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8.“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9.“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二)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 1.上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 (朝代)文学家 ,初中阶段我们还学习过他的另一篇作品《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3.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之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 ”、“ ”、“醉翁亭”等景物。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答: 5.引文写了滁人游山之乐和 ,表现在 。 6.从选文看,“太守醉”的真正原因是 和 (3分) 7.第①段描写山间不同时间的景色,表现作者________ 的心情。(用文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