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5844

北魏孝文帝改革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3次 大小:1024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北魏,孝文帝,改革
  • cover
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484 490年、北魏) 课标要求: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正确认识民族关系。 知识回顾: (1)东汉以来中国政局的演变历程: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 (大分裂 大动荡 大融合) 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九品中正制);文化繁荣,佛教发展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政治前提: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建代 灭国 复国 改号 迁都 称帝 统一) 2、奠定基础:早期北魏统治者汉化改革(道武帝拓跋珪 崔宏) 政治:行编户;仿汉制; 经济: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文化:用汉儒,办太学 3、必要性:社会矛盾尖锐,威胁北魏统治 阶级矛盾尖锐(宗主督护制 赋税制度) 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4、推动者:冯太后掌权,孝文帝(467-499年)倾心汉族文化 自主探究:结合上述材料及教材P34、36页内容,你认为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有哪些社会问题及其成因? 二、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面临问题 形成原因 具体措施 历史意义 阶级矛盾激化 宗主督护制 三长制 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官无俸禄,任意搜括 俸禄制 吏治改善,农民负担减轻。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 均田制 租调制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推动北方社会经济发展。 缺乏统治中原经验 北魏社会制度落后 迁都洛阳 原因:保守势力;粮食供应;柔然威胁;经略中原影响:加强对黄河流域统治 平城不适应发展需要 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柔然威胁 民族矛盾激化 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移风易俗(汉化)行汉制、崇儒学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通婚姻、改籍贯 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认同;争取汉族地主支持;推动北魏政权封建化。 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洛阳)王里,因兹大举(迁都),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北人安可不重? ———《洛阳伽蓝记》 三、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改革实质政权封建化、经济农业化、思想儒学化) 1、性质:少数民族领袖领导的封建化改革 2、历史作用: 经济: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政治: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民族: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3、成功原因: (1)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内容全面措施得当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信心坚定 (4)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 思考: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抛弃了他们民族原来的特长,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试评述这种史学观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文帝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是恢复礼乐,是“迂腐的儒化”,“消极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文化的糟粕,汉人的繁缛腐朽。……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尤其是大定族姓,移植门阀士族制度,这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这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不适合北魏国家的国情和族情,是北魏政治危机的开端,北方的革命性完全被南方的虚腐性所取代,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日本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