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61769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四 则 运 算 单元整体教案

日期:2024-06-2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7160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人教,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
  • cover
第一单元 四 则 运 算 ( 单元导语 )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的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例1是概括加、减法的意义,借助“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引出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得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例2通过花瓶插花的事例,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认识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帮助学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3是有关0的运算。在第一学段,学生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明白了这些加减法的含义。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运算中的特性,之后学生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本例题只是为了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基于此,在教学例3时,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回忆、整理和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在教学时,可以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分析整理有关知识,最后集体交流,达成一致。这样教学,既养成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是例3的难点,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来说明,让学生举出除数是0的除法例子,如5÷0和0÷0,并根据除法的意义说明5÷0不可能找到商,而0÷0的商又不确定,所以0不能作除数。 例4教学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虽然三步式题对学生来说是新知识,但是可以让学生结合两步式题计算来进行迁移类推。因此,教学本例题时可以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这样就能很好地完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 例5通过租船问题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全面理解题意,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在掌握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的基础上,熟记含有一级运算、两级运算或带有小括号的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通过认真审题并借助线段图表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掌握从问题入手的分析方法,思考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并要把三步应用题与以前学过的两步应用题联系起来。 学习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升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渗透“引伸”“化归”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教学设计 )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讲授加、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例1共分为3道小题。第(1)题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已知两个加数求和的应用题,第(2)题和第(3)题是由第(1)题变换条件和问题形成的减法关系的应用题。教材力图通过学生熟悉的3个问题,以加法为基础,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角度来了解减法的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