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710

【湖南师大内部资料】高一语文必修1作文:(9份)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60次 大小:1508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南师大,内部,资料,高一,语文,必修
    一面镜子 12年前,当洪战辉也才仅仅只有12岁的时候,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了一个弃婴。母亲离家出走,养育这位捡来的小妹妹,成了这个自己还是个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几年来,他小小年纪,饱尝艰辛。如今,他上大学了。读大学的他,依然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 洪战辉是一面镜子。 从洪战辉这面镜子中,我们看到:弱势群体已经是我们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洪战辉现象不是孤立的,他只是弱势群体中的一个代表。正象洪战辉本人通过《新华网》在一封公开信中说的:“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处于艰难中而又无力挣扎出来的人们!他们才是我们现在需要帮助的!”我们的社会总体上是进步了,发展了,人民生活的水平总体上是提高了,富裕了,生存的环境和条件总体上是变好了,改善了。但是,我们又必须承认,不管什么时候,任何社会也不会是齐步走的。由于种种不相同的原因,确实还有人还过得非常艰难。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在拉大,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正越来越成为威胁部分人生存的“三座大山”。而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受到新旧体制转换的影响,旧的传统被破坏了,新的道德没有形成,随时随处可以见到令人吃惊的冷漠和麻木。作为社会的“人”,面对困难,我们应该象洪战辉那样,自强、自立、自救、自助。要敢于直面现实,和命运抗争。然而,作为人的“社会”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难道也仅仅是感动吗? 从洪战辉这面镜子中,我们看到:我们的社会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12年啊,一个幼小的生命艰难地支撑着,一个稚嫩的肩膀扛着一座山。在那漫长的12年里,“无助”成为他的生活常态。父亲患病,既没有劳动能力,还需要不断消耗医药费用;他把父亲送到了医院,可因为交不起住院费,连磕头下跪的传统乞求方式都未能打动医生的铁石心肠。他自己还是个未成年的中学生,需要靠举债和当童工挣钱养家糊口,但该交的学杂费似乎学校一分也没有少收。一个贫寒的家庭养育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没有任何正式的组织向他们敞开接纳的大门。难怪在无数的“感动”“流泪”等等辞藻铺天盖地之时,也听到有网友的质疑:民政部门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了吗?村、乡政府给予他们基本的人性化关怀了吗?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一个坚强的洪战辉,一个在困难的环境中不低头不弯腰不乞求不退却的洪战辉,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这是不是也见证了基层贫困家庭,社会救助的缺失和不到位呢? 从洪战辉这面镜子中,我们还看到:我们的任务确实还很艰巨,我们有很多工作迫切需要去做。如何落实党的富民政策?如何改善贫富差距?如何救助弱势群体?如何体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把党的送温暖政策变成各级政府的具体行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个艰难的环境磨砺了洪战辉的坚强,成就了他的伟大。他有一股男儿当自强的精神,有一种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并历经艰辛,百折不挠的勇气。在他身上,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些人,是我们的脊梁。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善的给予 附中 0205班 周小迟 古人云,上善若水。水,润泽,甜美,万事万物无不受其德。善,有意或无意,它如水一般流淌,温润干涸的心田,感召茫然的人们。选择种下善吧,还这个世界一片阴凉。一如那刻意或不经意的一粒种籽,慢慢发芽,长大,终成大树,如烈日中的一把伞,星辉下的一个巢。21世纪教育网 我们奔忙于世,总是被这份善感动。我还记得一篇名叫《嫂娘》的文章,北京知青张敏接到了回城通知,顾着丈夫去后丢下的一大家子,留了下来,夜以继日地劳作,为了供他们上学,她甚至去卖血。当她把丈夫的五个弟妹孩子们都供养成大学生,她最终长眠于地下,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