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73328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114923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大自然
  • cover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本节课所设计的实验探究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直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CO2的性质以及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不仅使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和强化,而且激发了他们做实验的兴趣,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其重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操作能力。 (3) 在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归纳、、指导分析、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习运用活动探究的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3)通过对二氧化碳的用途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难点 (1)CO2与水的反应。 (2) 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法。 教学用品:稀盐酸,大理石,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水、黄铜阶梯架(有两个阶梯),蜡烛、软塑料瓶2个、烧杯、集气瓶1个、导气管、双孔塞、玻璃片、细绳、酒精灯、2个试管、镊子、用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干燥的滤纸条。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设置情景,导入课题播放视频,提问:导致这起事件的真正元凶是谁?为了避免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今天我们学习二氧化碳。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 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二氧化碳。 二、实验探究[提出疑点1].为什么二氧化碳能使人昏迷甚至致死呢,它真的有毒吗?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提出疑点21车里弥漫着二氧化碳,为什么女司机毫无察觉?板书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气味过渡: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是怎样的呢?实验探究1: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提问]:如何设计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是否能溶于水实验探究2:二氧化碳的密度[提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