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76120

13 湖心亭看雪 第2课时课件(共28张PPT)+教案+学案+同步练习

日期:2024-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1次 大小:56124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8张,同步,学案,教案,PPT,湖心亭
    (课件网) 湖心亭看雪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疏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义,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所描绘的雪景图,了解白描手法。 3.体会作者的精神世界。 内容品读。 环节一:赏景 1.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赏析这段写景文字的妙处。 (1)雪景特色:苍茫、阔大、广袤无边、朦胧、缥缈、如梦如幻、如诗如画。 (2)描写特色:写景有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总到分。 (3)语言特色: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的形象。 3.“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改成“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好不好?为什么? 4.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白描 不好。 借这缩小的量词来表现 人、物的渺小,与苍茫 浩大的天地形成对比,寄 托了作者的人生渺小的感叹。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鲁迅 1.找出看雪的时间、地点、人物、看雪背景的语句。 并讨论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环节二:悟人 闲情雅致 清高自赏 2.作者年少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材料来分析) 材料一:“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出自《自为墓志铭》) 一个喜欢热闹,爱好繁华的纨绔子弟。 那么是什么使他在后来有了这样一种大的变化呢? 材料二:“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年(1644年)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材料三:“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度,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金陵”是明朝旧都南京的古称,开篇“崇祯”二字也可以看出,既然已经改朝换代,对前朝显贵旧人是很敏感的,而张岱依然特地写下“崇祯”字样,可见内心怀有对于王国的沉痛、怀念等复杂的感情,在贫困 衰败中固守一份对故国的“痴心”。 作者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他是明朝遗民,不愿与清廷为伍。 3.这可以看出张岱身上具有什么情怀? 对明朝的眷恋,对故国的留恋。 4.作者这种情怀有人能理解吗?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5.舟子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他听到舟子的话心里会说什么呢?试着替他说出来。 示例: ①你怎知我心!大明已亡,我岂可因那繁华红尘忘记故国? ②我无力改变这天下,那我就在这山水之间来度过余生罢。 ③我张岱,绝不媚俗失节,一湖寒冰,就是我的志向。 如何理解文中舟子所说“莫说相公痴”中的“痴”? 他“痴”表现在何处? 不寻常的天气, 不寻常的时间, 不寻常的行踪。 “是日更定” “独往湖心亭看雪” ———与众不同、不随流俗。 环节三:探“痴” (1)“痴”于行 (2)“痴”于景:“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 (3)“痴”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 思考:“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问姓名答地点是何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