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77009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解读及范文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83次 大小:419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解读
  • cover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移用、化用、独创)教师下水范文及素材参考 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真题 一、【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指导】 材料第一段是谈《红楼梦》中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的情节; 材料第二段指出写作方向和思维展开方向: 写作方向:①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思维展开:②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 有了写作方向,我们就可以构思写作了。 第一种写作思路———独立思考。 “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关键词是:移用--化用--独创,以及“不同的艺术效果”。 如果仅从这个要求看,“移用--化用--独创”三者各有艺术效果,写作者可以根据个人能力与偏好,选取三者之一重点论述。 如果联系第一段材料,“移用--化用--独创”三者尽管题名方式不同,艺术效果不同,但从“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几句话看出,三者中“独创”受到重视,移用不如化用,化用不如独创。 所以,写作思路上我们应该以“独创”为主,谈论其给人的启示。当然,行文中不能完全抛开“移用”与“化用”,可以在比较中行文,以突出“独创”的意义。 第二种写作思路———联系思考。 “移用--化用--独创”三者如果看成一个整体或者一个过程,是不是更有思考的深刻性? 移用,是直接将他人作品中的内容直接移来使用。“翼然”,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移用到新亭子命名,算直接抄袭借用,但如果没有素材的积累,从何而移?所以,移用并非不好,是我们学习的第一阶段———学。 化用,是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思考,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贾政提示后,命名者附和题为“泻玉”。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这里命名者对贾政的话做了化用。所以,化用是学习的第二阶段———思。 独创,并非脱离,它是在移用、化用的学习阶段后,对于所学的一种消化、吸收,成为你自己,但不脱离群体。“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从亭子的全貌,到写完整个花草环境,到联想到元妃,可谓举一反三联想丰富。所以,独创是学习的第三阶段———化。 这样我们可以确立写作思路:学习———借鉴———创新。 学习是第一阶段,借鉴是第二阶段,创新是第三阶段。这样思考,这个话题的内容便可小可大,随你操控了。小者,从个人角度切入,如王国维提出的“读书三境界”,佛家的“人生三境界”,练习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