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79761

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25239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2年,四川省,州市,中考,化学,真题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 1. 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氮气 B. 人体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C 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 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2. 食品包装袋中常有一个小纸袋,标有“石灰干燥剂”字样,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干燥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食用 B. 能与水反应 C. 属于盐类 D. 能吸收氧气 3. 化学与生产、生活、环保等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随意丢弃聚乙烯塑料不产生污染 C. 强热使煤焦化属于化学变化 D. 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 4. “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总体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物质不可能再细分 B. 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 C. 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D. 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5. 在“做实验”中“学化学”离不开仪器。废铜回收利用,可先高温灼烧,再加酸溶解。高温灼烧选用的仪器是 A. 锥形瓶 B. 烧杯 C. 集气瓶 D. 坩埚 6. “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下列有关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钠原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 B. 一个钠原子变成钠离子失去1个电子 C. 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 钠呈+1价与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 7. 科学探究,其乐无穷!向静置的Ba(OH)2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美丽的颜色,振荡后逐渐滴加稀硫酸,并静静观察,会看到神奇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滴加酚酞试液后液滴周围变红,并逐渐扩散开来 B. 开始滴加稀硫酸,液滴处红色瞬间消失复又变红 C. 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中沉淀保持不变但pH增大 D. 发生了中和反应: 8. 已知:温度超过35℃时,NH4HCO3开始分解,其溶解度表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10 20 30 NH4HCO3溶解度(g/100g水) 11.9 15.8 21.0 27.0 A. 用NH4HCO3晶体配制浓溶液时,可加热煮沸以加快溶解 B. NH4HCO3是铵态复合肥料,与其它肥料都可以混合使用 C. 20℃时,50.0g蒸馏水就能使11.0g NH4HCO3晶体完全溶解 D. 127.0g NH4HCO3饱和溶液,由30℃降至20℃可析出6.0g晶体 五、(本题共3个小题,共12分) 9. 火箭燃料肼能与H2O2反应,反应图示如下(未配平)。请回答相关问题。 (1)氮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周期,肼中氮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值为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注意配平) 10. 人体中各元素的含量如下图所示(源于人教版教材),个体会存在微小差异。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甲含量最高,其元素符号为_____;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11种常量元素中非金属元素共有_____种;因缺微量元素_____可引起甲状腺肿大。 (2)下列有关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微量元素是因为对健康的作用微小而命名的 B. 人体摄入有机营养物质和水来获取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C. 铜元素为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毫无益处 D. 人体中常量元素的总质量约占人体总质量的99.95% 11. 同学们观看央视《发现》《走进科学》节目后,对节目中介绍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年代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产生了兴趣,于是查阅A1、Cu、Fe、Ag四种金属元素的信息形成下表资料。 元素编号 ① ② ③ ④ 金属材料使用的大致年代 公元前7000年 公元前4000年 公元前2200年 公元1827年 在地壳中的含量/% 0.007 0.00001 4.75 7.73 请回答相关问题。 (1)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最初他们将_____(填化学式)和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混合后加热就得到了红色的金属铜。 (2)Al元素的单质是在电发现之后,通过电解A12O3才工业化生产的,则A1在表中的编号是_____。 (3)大家发现金属材料使用年代的先后规律一般是:金属越活泼使用年代越迟。但上表中某元素因含量过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