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499364

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 第一单元 花儿与少年 教案

日期:2025-05-21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230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
  • cover
《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欣赏《花儿与少年》。 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课时,这是一节以对比曲式结构为主的教学内容,辅以音乐要素表现作用的认知、学习和体验的欣赏教学。《花儿与少年》(民乐合奏)由作曲家吕冰(1930— )创作于1956年,系根据青海传统歌舞《四季调》改编而成。《四季调》又名《四季歌》,流传于青海地区。写的是姑娘与阿哥去踏青及谈情的故事。语言生动,旋律优美而欢快,给人以美的享受。全曲为ABA三段式结构。A段的旋律欢快活泼,二四拍,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织而成;B段与A段形成对比,旋律优美抒情,三四拍;第三段再现第一段的旋律。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歌曲演唱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再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因此在学习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法学法分析: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让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的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 1、“听”是欣赏作品的关键 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多听。听得多了,自然慢慢地就能听懂,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第一,感性欣赏。初听,给学生一个整体感受,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中音的高低一个认识过程。第二,理性欣赏。反复听,从速度,力度,调式,调性中去认识作品,对不同拍子要求学生用不同方式比划。老师要学会剪接音乐,要把主题音乐与副部音乐分开放,重点欣赏主题音乐。这样学生才容易记住主题,也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2、“说”是欣赏作品的深入 教师要学会设问,引导学生回答,从而达到让学生说的目的。因此,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说的参与,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听后感。这是非常重要的。 3、“看”是欣赏的辅助 “看“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可以通过视觉体验来感受音乐作品的美。一般我们都以多媒体为主,图片或其它形式为辅。但教师一定把握时间,不能看得太久。这样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让“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相反把视频看久了,就很容易转移对音乐课的关注,也妨碍学生展开想象的能力了。 4、“唱”是欣赏作品的基础 虽说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根据作品需要也可以适当加入“唱主题”环节。这样更有利于把握主题形象,也能让学生在听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更积极地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获得更好的音响体验。 教学目标: 1、欣赏多版本的乐曲《花儿与少年》,感受乐曲优美旋律和富有律动、明快的节奏。 2、能初步了解民歌形式“花儿”的特点,能听辨出乐曲中两种不同的情绪,节拍;能哼唱并用打击乐器配奏主题音乐,想象出音乐所表现的画面。 3、用听听、唱唱、想想、比比等多种形式感受乐曲两个主题在节拍、情绪、旋律、内容等方面的不同表现,体验《花儿与少年》独特的民歌韵味。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乐曲《花儿与少年》,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乐曲从而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和富有律动、明快的节奏。 2、在参与多种音乐对比性体验活动中,认识对比曲式及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回族姑娘图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