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05250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教案

日期:2024-06-1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141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第五
  • cover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5《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物体上浮、下沉、悬浮的现象,寻找使物体浮与沉的方法。 2、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通过对浮沉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学生课外活动小制作和查阅打捞中山舰的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动手的能力。 6、通过对浮沉原理的应用,让学生体验生活、物理、社会的紧密联系.通过制作与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观察物体上浮、下沉、悬浮的现象,寻找使物体浮与沉的方法。 7、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过浮力的有关知识,知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演示活动一:把一生鸡蛋放入盛水的大量筒中,可以观察到鸡蛋下沉到量筒的底部,把一把盐撒入水中,等一会儿,发现鸡蛋慢慢地浮起来了,此时合理调节好盐水的浓度,可以观察到鸡蛋能停留在盐水中,如果再向盐水中加盐,又可以看到鸡蛋继续上浮。把另一只鸡蛋放入盛水的大量筒中,可以观察到鸡蛋漂浮在水面,把一把盐撒入水中,等一会儿,发现鸡蛋沉了下去,出现了彼此矛盾的结果。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过程】 依据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围绕本节课重点、难点展开。 首先通过ppt展示并介绍物体在水中的运动状态:放入水中的物体,松开手后向上运动,在物理学中称为上浮,最终物体静止在水面,一部分露出水面,这种状态称为漂浮;放入水中的物体,可以停留在水中任意位置,或者可以在水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始终浸没在水中,这种状态称为悬浮;放入水中的物体,放开手后物体向下运动,称为下沉。 然后学生通过观察总结漂浮于悬浮的区别。 学生活动一:准备一些物体,如小木块、小石块、小铁块、带盖塑料盒、蜡块、带铁夹的气球等,把这些小物体浸没于水中后放手,观察它们分别会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呢?请同学们进行实验:观察物体的上浮或下沉。根据观察的结果,进行交流与讨论。 分析与交流:上浮的物体有小木块、带盖的塑料盒、蜡块。下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小铁块、带铁夹的气球。 学生活动二: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又怎样使上浮的物体沉下去?学生实验,使漂在水面的塑料瓶沉到水底,使沉到水底的带铁夹的气球漂到水面。 分析与交流:同学们想一想,使物体上浮与下沉的过程中,你采用了哪些有效的方法?从力学的角度看,你所采用的这些方法中分别改变了哪些力的大小?你是如何改变这些力的大小的? 归纳与小结: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和重力,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上浮和下沉与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有关,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 提出问题:那么,物体上浮与下沉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过渡到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学习中去。 【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问题一:如何知道物体的重力大小? 问题二:如何知道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呢? 小结:我们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可以用实验器材测量出物体的重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根据所知道的浮沉情况与实验结果,就可以分析出物体的浮沉条件了。活动器材的选择:弹簧测力计、水、铁块、带盖的塑料瓶、溢水杯、小桶等。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A: 1、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 2、将物体浸在水中,读出示数F示 3、利用公式F浮=G-F示计算浮力F浮 4、对重力和浮力的大小以及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