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07787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1.2《正方体的认识》表格式导学案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20次 大小:1987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数学,五年级,下册,3.1.2,正方体的认识
  • cover
第2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正方体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具有概括长方体特征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着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整理。 1.以旧引新,形成知识的良好迁移。 运用知识的迁移掌握新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的教学先全面呈现上节课长方体的相关知识,既复习了长方体的认识,又能引导学生从面、棱、顶点几个方面去认识正方体。再呈现正方体物体,让学生明白它的长、宽、高都相等,引导学生概括这样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又叫做立方体。这样从旧知引出新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能更好地让学生探究新知。 2.重视学习的目的性,培养合作意识。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本节课的教学在探究正方体的特征时,采用集体观察正方体,小组交流的方式发现正方体的特征。在讨论前,让学生带着“正方体有几个面?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有几条棱?棱有什么特点?正方体有几个顶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正方体模型 学生准备 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 1.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长方体,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2.要求学生说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3.引导学生想象: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 4.引入新课。 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正方体的特征。(板书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1.观察课件出示的长方体,根据已学知识回答长方体的特征。 2.先分别找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然后汇报。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可能想到: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了,每个面的大小也就相等了,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4.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一填。 (1)长方体有(  )个面,它们一般都是(  )形,也可能有(  )个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面积分别(  )。 (3)长方体的12条棱,每(  )条棱为一组,12条棱可以分成(  )组。 二、运用旧知识的迁移,探究正方体的特征。(15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是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 2.组织学生根据正方体模型,尝试自主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3.引导学生对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 1.先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然后从面、棱和顶点三个方面汇报长方体的特征。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从面、棱和顶点三个方面观察、讨论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3.在小组内选一个代表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总结并汇报。 面:6个(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棱:12条,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顶点:8个。 2.填空。 (1)正方体是由(  )个完全相同的(  )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有(  )条棱,它们的长度都(  ),正方体有(  )个顶点。 (2)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  )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  )的长方体。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它的棱长总和是(  ),当a=6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 三、观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10分钟) 1.引导学生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导学生填写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 2.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3.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1.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从面、棱和顶点三个方面进行区分,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填写记录单。 2.通过讨论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动手操作,交流后展示成果。 3.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 cm,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2)用一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