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12544

第2单元第2章第2节《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课件(共38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46782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单元,2章第,2节,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课件,38张
  • cover
(课件网) 第2单元 · 多彩的生物世界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鱼类 鱼类之所以能够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是因为它们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 观察鲫鱼 目的要求 材料器具 概述鲫鱼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活鲫鱼,鱼的骨骼标本,玻璃缸,清水等 方法步骤 参照图,观察鲫鱼的体色、体形、鳞片,认识各种鱼鳍。 侧线 鳃盖 胸鳍 背鳍 尾鳍 臀鳍 腹鳍 讨论: 1.鲫鱼的体形、体色对其水生生活的意义? 体形:梭形;能减少鱼在水中游动的阻力; 体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保护色 2.鱼类侧线的作用? 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3.尝试描述各种鱼鳍的作用? 胸鳍:1对,转换方向,保持鱼体左右平行。 腹鳍:1对,保持鱼体左右平行。 背鳍、臀鳍:1个,保持竖直方向平行。 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和决定运动方向。 4.鱼口与鳃盖的交替张合,起什么作用? ———呼吸 观察鱼的骨骼标本,结合图,了解鱼脊柱的构造特点 方法步骤 脊柱 1.鱼的脊柱是如何构成的?其功能是什么? 鱼的脊柱由许多脊椎骨构成,其功能是对身体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 讨论: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总结: 鳙鱼 草鱼 鲢鱼 青鱼 四大家鱼 青蛙抱对 二、两栖类 蟾蜍 大鲵(娃娃鱼) 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裸露且湿润,能够辅助呼吸。 总结: 鳄鱼产卵 三、爬行类 避役 (变色龙) 龟 爬行动物的皮肤干燥、厚实,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陆地上产卵,其卵有坚韧的卵壳,是真正摆脱对水的依赖而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总结: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生活环境 体表覆盖物 呼吸器官 体温 生殖(胎生还是卵生) 水中 幼体:水中 成体:陆地 陆地 有鳞片 无鳞片,皮肤裸露,湿润 有鳞片或甲 鳃 幼体:鳃 成体:肺兼皮肤 肺 变温 变温 变温 卵生,产于水中 卵生,产于水中 卵生,有坚硬的卵壳,产于陆地 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逐渐从水生向陆生 家鸽的外部形态 1、体形: 2、体表: 3、前肢: 呈流线型 (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被覆羽毛(有飞行和保温作用) 四、鸟类 变成翼(飞行器官) 观察家鸽的骨骼 头骨 脊柱 脊柱 后肢骨 胸骨 尾椎骨 龙骨突 前肢骨 头骨(愈合、很薄) 脊柱 脊柱(有的骨愈合在起,非常坚固) 后肢骨(中空) 胸骨 (很薄) 尾椎骨(愈合,非常坚固) 龙骨突 前肢骨(中空) 骨骼的特点:有的很薄、长骨中空、短骨愈合、轻而坚固,减轻了重量,便于飞行。 呼吸系统 肺 气囊 双重呼吸发生在家鸽飞行时: 肺 空气 吸气 气囊 一部分空气 气体交换 气囊中的气体 再次气体交换 呼气 暂时储存气体 双重呼吸 提高呼吸效率,保证急速飞行时对氧气的需求。 储存和软 化食物 研磨和初步 消化食物 极短 有喙无齿 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角质喙,口内无齿,直肠短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有的骨很薄,有的愈合,有的中空 胸骨发达,具龙骨突,肌肉发达有力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肌肉骨骼 外部形态 身体呈流线形型 前肢变成翼 体表被覆羽毛,保温 鸟类适于飞翔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五、哺乳类 我国的珍稀动物 活化石大熊猫 蒙古野驴 金丝猴 白鳍豚 结合课本87 页图片,尝试描述家兔结构特征: 胎生: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保护、营养、稳定的恒温 哺乳: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和安全保护下迅速成长 体表被毛:保温、保护 家兔特征 家兔的牙齿 门齿,适于切断食物 臼齿,适于磨碎食物 虎的牙齿 犬齿,适于撕裂肉食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具有保温作用; 牙齿有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