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三年级(下)《走近京剧》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与粤剧的对比,了解京剧的角色特点,认识丑角以及念白。 2、通过节奏复习,学生能自学《报灯名》的念白。 3、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与感受,对中国戏剧产生兴趣。 二、学生学情分析: 京剧艺术虽然没有被广大的中小学生接受,不是因为京剧本身缺乏魅力,而是学生缺乏与京剧接触的机会。由于听得少,又不熟悉京剧的唱腔特点,学生往往先入为主,认为自己根本听不懂那些咿咿呀呀的东西。其实京剧的唱腔在没有唱词显示的条件下很难听懂,更何况对于南方的学生来说听起来更是困难。所以在京剧艺术的欣赏教学中应以视听相结合为主。在课堂中以学生的参与体验为提升,学习京剧的念白等,以学习唱现代京剧《打龙袍》中的念白《报灯名》。 三、教学难点 京剧毕竟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所以激发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且是课堂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学生进教室后观看视频 粤剧—《 帝女花》 学生对粤剧的了解(通过语言特点,服饰)2、南方有粤剧,北方呢?———引出京剧(国粹) 对于戏剧(粤剧或者京剧)大家知道一些什么呢?学生谈他们印象中的戏剧(请学生回答) 让学生了解由于缺乏与京剧的接触机会才导致现在自己的听不懂现象。 2学习《报灯名》 教师展示出第一句节奏型,请学生拍打出其中的节奏加入念白 (学生自学)出示剩余的念白自学成果展示为数板加上节拍 学生体验学生自学学生根据所学知识 为念白加上节拍 4学习《报灯名》 3、看图片介绍京剧的行当: 行当(角色):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由于京剧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有强烈的剧场效果,常常更易于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在初期,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 看图片,讨论各行当的扮相特点学生看图,教师辅助归纳出“生 旦 净丑”请学生对比书本P56 课本中的《报灯名》属于四大行当的哪一行? 通过大量的图片向学生介绍京剧的四大行当 4、介绍京剧的唱和“念” 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不过今天我们先了解简单的“念白”。 欣赏《报灯名》(设问:你能听出《报灯名》中的节奏型吗? 5 拓展 加入课堂小乐器分小组合作生活中的京剧片段提问学生:这段念白,你听过吗? 学生选择合适的乐器 展示视频 (过年广告) 生活中不缺乏艺术和音乐,缺乏的是你们的发现 6 总结 我们之前不喜欢京剧,并不是因为京剧本身缺乏魅力,而是我们缺乏与京剧接触的机会,我们不了解京剧,老师希望通过和大家一起学习,以后多了解我们的国粹,共同进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