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14077

1 沁园春·雪 第1课时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5次 大小:2523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沁园春,1课时,导学案,学生,教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沁园春·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本文的篇章结构,加深对本词主题的理解。 2.理解诗歌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体会诗歌丰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朗诵本词,体会意境美。把握篇章结构。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伟大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法指导: 1.结合“任务一 学习鉴赏”明确本单元阅读诗歌的策略。 2.怎样读古诗词? ①抓住中心,明白背景。②带着自己的理解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③要读得准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④注意重音、停顿、语速等。 3.学习本文应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关于“词”。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做“填词”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这是一首写景咏怀词、古典词。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2.相关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预习任务 1.反复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 2.集合注释弄清“词”意,做好批注,写下自己的疑难问题。 3.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在书上作上批注,把喜欢它的理由说与大家分享。 示例:“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赏析:“莽莽”,指白茫茫的一片,照应上句的“万里雪飘”,“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色,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势奇伟而雄浑。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莽莽( )( ) 分外( ) 妖娆( ) 折腰 ( ) 稍逊( ) 成吉思汗( ) 今朝 ( ) 数风流人物( ) 2.《沁园春·雪》是一首词,其中“沁园春”是 ,“雪”是 。作者是_____(1893—1976),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_____家、_____家和_____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____人,_____家。他的诗词创作,艺术性极强,充满革命豪情,誉满海内外。 3.这首词可分为上下两阙,我能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_____ 下阕:_____ 4.诗歌上阕中概括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是_____                       以动写静的句子是_____ 想象描写的诗句是_____                                诗歌下阕中提到了很多历史英雄,请对其中感兴趣的某一历史人物作简单介绍。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朗读指导 停顿与重音指导(文中标记) 二、全文赏析 (一)品读上阕 1.思考:上下阕之间有一句过渡句,请迅速找出并说说它的作用。 明确: 作用: 2.这首词的上阙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并结合朗读音频和自己的感受,说出你所体会到的情感? 明确: 3.哪些句子总写北方的雪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