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浙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3册,第11课《毕加索》 本课通过对毕加索的生平事迹的介绍和作品的欣赏,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从而了解西方现代绘画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内涵,并以此向学生提供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本课以问题为纽带,采用美国的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欣赏程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美术作品,给学生创造一个主动探索的机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以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为突破口,了解毕加索的生平、作品以及他的艺术主张。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和平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了解毕加索的生平事迹,欣赏毕加索的作品,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讨论评述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查阅资料了解毕加索,画纸、画笔。 六.教学过程 一、运用情境,启发思维。 1、看一段日本侵略者残杀中国平民的影片作思考: (1) 影片中有哪些形象? (2)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请学生谈谈观后感(可用一两个词或简短的话来表达)。 师总:这种罪恶的战争场面可不可以用画面来表现呢?毕加索的油画《格尔尼卡》就是一件以战争为背景的作品,这节课我们就围绕毕加索的油画作品《格尔尼卡》来展开,了解一下毕加索的生平、作品以及他的艺术主张。(引出课题) 二、结合课件,述说感受。 欣赏《格尔尼卡》,用自己的语言把所看到的内容简单描述出来。 提问:画面上都画了些什么?能找到战争的影子吗? 三、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一、作者简介):巴伯罗·毕加索 (1881-1973) 1、 毕加索简介并点到《格尔尼卡》是他立体主义时期的一件代表作品。 2、简介《格尔尼卡》创作背景。(二、创作背景) 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突然遭到德军空袭,共有1654人死于这次轰炸,全世界为之震惊。身在法国的毕加索听到这一消息,立即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以表达他对法西斯暴行的控诉。进入重点《格尔尼卡》画面赏析(三、画面赏析)(详讲) 3、观察这幅画,分析一下画面中的各种形象都象征什么?画家又是怎样去表现的?(以问题为纽带,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 牛的表情怎样?它代表什么?(牛头代表了法西斯的残暴和黑暗。) (2) 马代表什么含义?(马象征着苦难的西班牙人民。) (3) 母亲发出了怎样的声音?这一切都说明什么? (4) 战士手中的短剑和剑旁的花有什么寓意?(战士右手握着折断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这是对死去战士的悼念。) (5) 画面上方高悬的灯泡像什么?灯在这里象征什么?(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的射向四周,画家用这些象征性的揭露,将这一切罪恶和黑暗置于光照之下,让全世界人民都明了战争的罪恶。) (6) 由举灯的女人你联想到什么?象征什么? (7) 跳楼的人发出怎样的喊声? (8) 奔跑的人造成怎样的气氛? 请学生谈现在的印象和感受。教师系统总结《格尔尼卡》的绘画形式、绘画语言(板书:色彩、线条)以及各个部分的象征意义,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格尔尼卡》艺术效果。 教师出示《哭泣的女人》油画作品 师:《格尔尼卡》这件以战争为背景的油画作品和这幅《哭泣的女人》同样是表现战争题材的油画作品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抽象、写实)那这抽象变形到底是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