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21233

2.8《太阳钟》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1458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太阳钟,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科学2.8太阳钟教案 教学内容 四年级《太阳钟》 课时 1 教学类型 新授 主备人 组员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技术设计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影子形成的条件以及影子的长短、方向的变化规律,利用电筒做光,探究光源、物体、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先用手电筒模拟太阳,观察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发现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真实环境下的影子测量,研究阳光下小棒影子变化的规律,这是一个长时间的测量,连续测量需要一整天,通过记录相关数据,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发现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有规律地变化。 第三部分,日的制作与使用通过观察了解日晷的构造,通过阅读了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动手制作,实际体验日晷的作用。人类发现太阳运行以及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运用这一规律发明了日晷和圭表记录时间,最终形成历法,从探究影子变化的规律开始到探究阳光下射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都需要学生在阳光下实际测量,收集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数据,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活动的本质:通过实作,收集相关信息通过分析,发现信息的内在联系;通过模型和数字化,形成技术产品,进而影响人类生活 学情分析 通过四上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完成本节课的实验内容难度不大,但制作简易日晷,并了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可能对部分学生存在着障碍。 教学目标 (要符合课标、切合实际,用语简洁、准确、清晰。) 1.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规律。 2.知道日晷是古代人根据日影变化规律发明的计时工具。 3.会制作简易日晷,并了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制作简易日晷,并了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主探究、激发质疑等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记录汇报、交流展示、师生互动、观察、实验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所用时间 二次备课 导入 定向 自学环节 讨论 答疑 自测环节 自结环节 温故知新 上一课我们了解了有关太阳的知识,现在先复习一下。 题目 1. 阳光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 )。 2. 太阳是一颗恒星,能够 ( )、( )。 3.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中是怎样变化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太阳,学习用太阳记录时间。 出示学习目标 阳光下影子的方向与长短究竟是怎样变化的?有没有规律呢?下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影子方向与长短变化的规律。 2.出示课本22页上面的模拟实验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本次模拟实验所需的材料、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派出代表表达与交流。 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初步研究影子的方向与长短变化的规律,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全班交流,各小组说一说看到的实验现象。 问题1:如果我们改变照射的方向和高度,铅笔的影子会有什么变化? 问题2:在什么情况下,影子会不见呢? 问题3: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教师引导:通过刚才这个模拟实验,我们发现只要我们改变手电筒照射的方向和高度,铅笔的影子就会发生变化,那么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是怎样随太阳的位置变化而改变的?下面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究 提出实验要求:用手电筒模拟太阳,观察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是怎样随太阳的位置变化而改变的? 出示课本22页下面模拟实验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想一想本次模拟实验需要哪些材料?方法步骤是怎样的? 教师引导: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形,因此我们可以用竹篾和手电筒来模拟这个实验。 教师小结:刚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