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26161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前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高考范围)(统编版2019)(含答案及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12513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1-2022,答案,2019,统编,范围,高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前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 学校: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姓名:_____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1948年7月开始,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常一日数电向华盛顿报告中国国民党政权即将瓦解的种种征兆,主张美国政府“放弃援蒋”;同年9月,在乔治·凯南的主持下,美国务院政策设计室制定的《重审并制定美国对华政策》指出,在中国内战中支持蒋介石的政策虽可理解,但不是好的外交政策,美国援蒋不可能扭转中国内战结局,应设法从对蒋政权及其败退到台湾所承担的责任中“解脱出来”。这被杜鲁门批准成为正式的对华政策。1950年2月,美国认为其“在世界各地均受到苏联势力的威胁”。1950年5月,美国驻远东部队司令首次提出台湾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应对台湾予以保护。迈克阿瑟的这份意见书还没有来得及呈交,朝鲜战争就爆发了。紧接着,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美国逐步走向对新中国实施全面遏制和孤立政策的道路。 ———摘编自赵辉兵、谢振玲《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台湾的政策》 (1)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台湾政策变化的影响。 2.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炼成长,助推中华民族的兴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加之著名门人的不断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两座文化高峰”之一。 ———整理自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隋唐科举彻底打破了六朝以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的不合理现象。……这种完全用考试的方法取代过去察举推荐的科举制度,成为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主要渠道。…为了给应试者提供学习的条件,京师建立了在国子监指导下的学校系统。几千名学者和学生从各道进入长安,京师到处举办经史的讲习。教育领城的这种活跃气氛必然导致经学解释上的各种矛盾,结果,唐太宗不得不下令编撰正统的经籍注疏,为唐代的儒家经典教育莫定了基础。 ———据《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科举制度研究》等资料整理 材料三 康熙朝以来,华夷之限的界限逐渐模糊,真正意义的大一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华夷之别,逐渐为中外之别所替代。对此,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康熙带着他的民族扑向了先进的汉文化;而汉民族则最终接受了明清燕革的现实,将康照视为了真命天子。②与西方政治势力和文化接触后,刺激了清王朝的边界概念的形成。(清帝国)开始加强了自我认同的意识,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逐渐产生。 ———据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邹逸麟《论清一代关于疆土版图观念的擅变》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概述儒学在先秦成为“文化高峰”的原因,并指出儒学与当时另一座文化高峰在恢复社会秩序构想上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分析“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制度的“不合理”之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况科举制对当时文化教育事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3)阅读材料三并联系所学,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阐述“康熙带着他的民族扑向了先进的汉文化”产生的积极影响。侧重分析②,请以康熙帝时期维护国家主权的史实,予以阐释说明。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也没有一个共同的国王和共同的行政管理机构,每个城市自成一个国家。只有某些东西把希腊联合在一起了:共同的信仰和共同的体育运动。……譬如,为了纪念众神之父宙斯,人们每隔四年在其圣地举行一次盛大的赛会。这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