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说教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学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知识后,转入难度较大的遗传学知识的学习,之前知识可为本部分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线索,同时本节内容又为后面遗传的基本规律及生物进化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和实验设计思路; 理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质疑、探究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经典的科学研究方法,即“现象—问题—假说—设计实验检验假说—获得结论”的研究方法。 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 进一步激发学生唯物辩证观的树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原理和过程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依据:本部分知识的学习应用了科学的实验设计程序及内容涉及到微观领域,学生刚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属于他们的薄弱环节。 (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依据:.............较抽象,学生没能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我校高二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多媒体展示,动画演示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本,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问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通过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收集资料,观察课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3-5MIN)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导入新课 (1)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发现生物学问题 首先提问为什么狗生的后代是狗,而熊猫的后代是熊猫呢?引导学生答出这是一个遗传现象。 (2)回顾所学知识,由已知引入未知,进行合理假设 然后播放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动画,以提问题的方式复习有关受精作用的知识,引导学生得出在生物的传种接代的过程中,染色体在前后代间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认识到染色体在遗传上起着主要作用,进一步引出本课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