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544459

《儿科护理》第11章 第5节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及其护理 学案(含同步训练与执业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答案)

日期:2025-04-07 科目: 类型:学案 查看:71次 大小:13077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答案,模拟试题,资格考试,执业,训练,同步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一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我们刚刚学完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知道小儿肺炎容易累及循环系统,严重的小儿肺炎可能会合并心衰;同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也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感染。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循环系统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同学们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特点、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对于这样的患儿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实施护理。 第五节 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的护理 同学们,如果小儿出现了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的评估标准是否与成人一样?急救的程序、方法、心脏按压的部位、深浅度、呼吸的气量是否一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的护理。以便一旦出现这类情况,我们能迅速、有效地实施抢救。 知识要点1.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症状与体征、治疗要点2.小儿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的护理要点与措施 心跳、呼吸骤停是指患儿突然呼吸及循环功能停止,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情况之一。心肺复苏是指采用一组简单的技术,使患儿迅速恢复呼吸、循环功能,生命得以维持的方法。 【病因与发病机制】 ①窒息是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原因,各种原因所致的窒息均可引起小儿心跳、呼吸骤停,如新生儿窒息、异物或乳汁吸入气管、痰液堵塞等。②突发意外,如电击、溺水、中毒、外伤等。③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如高钾或低钾、低钙等。④严重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等。⑤药物中毒或过敏,如强心苷中毒、青霉素过敏等。⑥医源性因素,如心脏手术、麻醉意外、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术等。 心跳、呼吸骤停导致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引起混合性酸中毒,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更加重缺氧和酸中毒,最终心脏停搏。同时严重缺氧使脑组织受损,出现脑水肿。心跳呼吸停止4~6分钟即可导致脑细胞死亡,呈不可逆性永久性死亡。 【症状与体征】 突然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并迅速转为发绀;可伴短暂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听诊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或者心动过缓,年长儿心率<30次/分,婴幼儿<80次/分,新生儿<100次/分;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听诊呼吸音消失,或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一般患儿突然意识丧失、大血管搏动消失即可判断为心跳呼吸骤停,必须立即抢救。 【治疗要点】 及时发现、现场抢救,争分夺秒,心肺复苏同时进行。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呼吸,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呼吸、循环功能,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及供氧。目前心肺复苏的程序常推荐用C-A-B-D-E-F方法,首先C-胸外心脏按压、建立循环、A-保持呼吸道通畅、B-人工呼吸;初步抢救成功后,转送医院救治,开辟输液通路、进行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护;辅助药物应用、输液等。其过程包括D-药物治疗;E-心电监护;F-电除颤;病情稳定后治疗原发病、防止器官衰竭。 【护理措施】 患儿一旦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实施抢救。 1.胸外按压、建立循环 畅通气道并进行两次吹气后,立即检查颈动脉,未触及搏动应立即给以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新生儿可用双指法(单手示指和中指按压)或双拇指法(操作者双拇指重叠于按压部位,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婴儿采用双拇指法、幼儿可单掌法、年长儿同成人。每次按压与放松时间为1:1。按压深度:婴儿胸骨下陷1~2cm; 1~8岁胸骨下陷2~3cm;8岁以上胸骨下陷4~5cm,一般深度为胸腔前后径1/3~1/2。按压频率:新生儿120次/分,婴幼儿至少100次/分。胸外按压与呼吸比:新生儿为3:1;小于8岁的双人操作为15:2,单人操作为30:2;大于8岁的同成人,无论单、双人操作均为30:2。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患儿就地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移去枕头使头颈伸展,抬高下颌角避免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