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545039

《儿科护理》第11章-第3节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课件(27张PPT)

日期:2025-04-07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23955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27张,课件,护理,心肌炎,患儿
  • cover
(课件网) 儿科 护理 黑龙江医药卫生学校 邱尚瑛 循环系统疾病 第十一章 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1.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与体征 2.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要点 与措施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侵犯心肌以及病毒感染触发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心肌变性、坏死性炎症,除心肌炎外,部分病例可伴有心包炎和心内膜炎。 本病轻者预后大多良好,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病因与发病机制】 各种病毒感染均可累及心肌,但常见的引起心肌炎的病毒主要为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其中柯萨奇B组病毒最多见(约占40%),其他如腺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二十余种。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由于病毒及其毒素直接侵犯心肌或诱发人体自身免疫反应。 引起心肌损伤致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间质炎症和纤维变性溶解或坏死,使心脏舒缩功能障碍;病变若累及窦房结等传导系统,则可引发心律失常。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症状与体征】 在起病前l~3周常有发热、周身不适、咽痛、咳嗽、腹泻、皮疹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 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体检可发现心动过速、期前收缩等。典型病例常表现胸闷、心悸、气促、头晕、乏力、心前区不适或疼痛等,活动后加重,活动受限。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症状与体征】 体检可发现心脏扩大、心搏异常、心动过速、第一心音低钝,出现奔马律或心包摩擦音。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经积极治疗和休息,可于数周或数月后痊愈;部分患儿可迁延数年; 严重者可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并发征】 重症患儿可出现心功能不全,表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困难、水肿、活动受限等; 危重患儿可突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脑综合征而危及生命。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辅助检查】 1.血清心肌酶谱测定:血清磷酸激酶(CPK)、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急性期均可增高;心肌肌钙蛋白升高。 2.X线检查:轻症时心影正常;合并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时心影明显增大。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3.心电图检查:心肌受累时可见ST段偏移和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Q-T间期延长、QRS波群低电压。可见前收缩、心动过速、部分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4.病原学检查:可通过分离病毒和从恢复期血清中检测相应抗体。 【治疗要点】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 加强休息,减轻心脏负荷: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改善心肌营养和心功能,促进心肌修复:应用大量维生素C、辅酶Q、能量合剂等,加强心肌营养、改善心肌代谢; 积极防治并发症:如并发心律失常者,选用适合的抗心律失常药。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护理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护理目标】 【护理要点与措施】 1.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功能 急性期卧床休息,至热退后3~4周后可逐渐活动,恢复期仍要限制活动量,一般总休息时间不少于6个月; 重症患儿、心脏扩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6~12个月,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开始活动。 按医嘱给予营养心肌的药物,如维生素C、能量合剂、辅酶Q等,促进心肌恢复、改善心肌功能。 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含有粗纤维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及暴饮暴食、重者少量多餐,以减轻心脏负荷。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2.严密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