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儿科 护理 黑龙江医药卫生学校 邱尚瑛 循环系统疾病 第十一章 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1.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与体征 2.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要点与措施 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舒缩功能障碍,致使心排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病理状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危重急症。 心力衰竭时常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充血,因此又被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 临床案例引领 请看病例 患儿,3岁,临床诊断为室间隔缺损;当护士给该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患儿哭闹,不配合;继之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发绀。查体:意识清楚,两肺底有少许湿啰音,心率190次/分,肝肋下3.5cm。 试问:此时护士应立即采取哪些措施? 1.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症状与体征、治疗要点 2.小儿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的护理要点与措施 【病因与发病机制】 小儿时期心衰多发生于心脏疾病,以先天性心脏病最多见,并且在1岁内发病率最高,其他如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重症肺炎等。常由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营养不良、输液过多、过快等均可诱发心衰的发生。 由于心肌本身病变或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肌舒缩功能障碍,早期心脏代偿,如病因持续存在及诱因的作用,心脏功能进一步减退,进入失代偿状态,心排出量显著减少,引起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肺循环和(或)体循环充血,临床上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 年长儿与成人相似,左心衰竭时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如呼吸急促、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肺部闻及湿啰音; 右心衰竭时表现为题循环淤血,如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水肿、肝脏肿大有压痛、肝颈反流试验阳性; 全心衰上述症状均存在,小儿全心衰多见。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 【症状与体征】 婴幼儿常起病急、病情重。 临床主要诊断标准: ①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 ②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安静时婴儿呼吸>60次/分,幼儿呼吸>40次/分; ③肝脏肿大,超过肋缘下3cm以上,或在短时间内较前增大1.5cm以上;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 【症状与体征】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 【症状与体征】 ④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 ⑤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而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 ⑥尿少和下肢浮肿,并除外其他病因。 前四项为主要临床诊断依据。 心影扩大,搏动减弱,肺纹理增粗、肺淤血。 心房心室肥厚,心率变化,有助于病因诊断和指导强心苷药物的应用。 心房、心室腔扩大,心室收缩时间延长、射血分数降低。有助于心衰的病因判断。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 【辅助检查】 【治疗要点】 原则是: 减轻心脏负荷, 改善心肌收缩功能。 主要治疗措施: 吸氧、镇静、应用强心苷制剂; 应用强利尿剂及血管扩张药物。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 【护理诊断】 1.心排出量减少 与心肌本身病变和心脏负荷过重有关。 2.潜在并发症 洋地黄中毒。 3.焦虑 与疾病的危重及知识缺乏有关。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 【护理目标】 心功能恢复,心排出量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水肿、呼吸困难等均得到改善。 用洋地黄治疗期间不出现中毒反应。 患儿及家长了解该病的病因、治疗、预后等,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 【护理要点与措施】 1.改善心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 提高心脏排血量 (1)减轻心脏负荷:患儿应卧床休息,体位宜取半坐卧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同时使膈肌下降,有利于呼吸运动。进食应少量多餐,限制钠和水的入量,以减少血容量 (2)避免加重心脏负荷:保持安静,减少刺激,烦躁、哭闹患儿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