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儿科 护理 黑龙江医药卫生学校 邱尚瑛 循环系统疾病 第十一章 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 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的护理 第五节 1.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症状 与体征、治疗要点 2.小儿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的 护理要点与措施 心跳、呼吸骤停是指患儿突然呼吸及循环功能停止,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情况之一。 心肺复苏是指采用一组简单的技术,使患儿迅速恢复呼吸、循环功能,生命得以维持的方法。 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的护理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窒息是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原因,各种原因所致的窒息均可引起小儿心跳、呼吸骤停,如新生儿窒息、异物或乳汁吸入气管、痰液堵塞等。 2.突发意外,如电击、溺水、中毒、外伤等。 3.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如高钾或低钾、低钙等。 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的护理 5.药物中毒或过敏,如强心苷中毒、青霉素过敏等。 6.医源性因素,如心脏手术、麻醉意外、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术等。 4.严重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等。 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的护理 【病因与发病机制】 ★呼吸停止导致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引起混合性酸中毒,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更加重缺氧和酸中毒,最终心脏停搏。 ★同时严重缺氧使脑组织受损,出现脑水肿。 ★心跳呼吸停止4~6分钟即可导致脑细胞死亡,呈不可逆性永久性死亡。 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的护理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症状与体征】 突然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并迅速转为发绀;可伴短暂抽搐; 大动脉搏动消失,听诊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或者心动过缓,年长儿心率<30次/分,婴幼儿<80次/分,新生儿<100次/分;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呼吸停止、听诊呼吸音消失,或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 一般患儿突然意识丧失、大血管搏动消失即可判断为心跳、呼吸骤停,须立即抢救。 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的护理 【治疗要点】 及时发现、现场抢救,争分夺秒,心肺复苏同时进行。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呼吸,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呼吸、循环功能,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及供氧。 心肺复苏的程序:A-B-C-D-E-F A—保持呼吸道通畅、B—人工呼吸、 C—胸外心脏按压。 初步抢救成功后,转送医院救治,开辟输液通路、进行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护、辅助药物应用等。 C—建立循环(部分程序)、 D—药物治疗;E—心电监护; F—电除颤。 病情稳定后治疗原发病、防止器官衰竭。 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的护理 【护理措施】 患儿一旦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实施抢救。 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就地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移去枕头使头颈伸展,抬高下颌角避免舌根后坠,迅速清除口鼻、咽腔异物。用耳贴近患儿口鼻,头部侧向观察患儿胸腹部有无起伏,面部感觉患儿气道有无气体排出,耳听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若无上述体征,可确定为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人工呼吸:包括口对口、口对鼻、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口对口--适用于年长儿 口对鼻--适用于牙关紧闭而不能张口 或口腔有损伤者 口对口鼻--适用婴幼儿 吹气量以胸廓上抬为准 频率为:儿童18~20次/分,婴儿可稍快 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的护理 3.胸外按压、建立循环 畅通气道并进行两次吹气后,立即检查颈动脉,未触及搏动应立即给以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新生儿可用双指法或双拇指法、婴儿采用双拇指法、幼儿可单掌法、年长儿同成人。 每次按压与放松时间为1:1。 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的护理 【护理措施】 畅通气道并进行两次吹气后,立即检查颈动脉,未触及搏动应立即给以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新生儿可用双指法或双拇指法、婴儿采用双拇指法、幼儿可单掌法、年长儿同成人。 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