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教学目标】 把握本首词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塑造出来的深层次的艺术形象。 深入理解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上节课我们已经带着大家诵读了这首词,在解读词的内容之前唱给学生们听,再次感受这首词。播放《甄嬛传》插曲,再次感受。 引导大家集体背诵学过的同为花间词派代表人物的唐五代词韦庄的《菩萨蛮》 :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点出花间词特点(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风格秾艳华美),进一步感知花间词派的词风: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 置身意境,引导学生分析词的内容及情感。 (一)、学生讨论分析 1、“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呈现图片) (早晨醒来)画眉有深有浅,“额黄”有明有暗;耳边的乱发披在雪白的脸上。 把握意象:小山(唐明皇定的十种眉样之一)、金(唐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鬓云、香腮。 主要呈现女主人公(少妇)初起床时的情态,以面部的特写镜头,拟人的修辞手法,加以视觉嗅觉结合的描写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前一句写女子的隔夜残妆,后一句是鬓发散乱还未整理的情状。合起来描绘出一幅懒起娇慵的女性面貌。 明确:本词塑造艺术形象为闺中女子(闺中少妇)形象。(学生总结板书呈现)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懒懒的起床,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那般慢吞吞意迟迟。 此两句开始写女子下床后的活动,化妆时迷人的风情。意象“蛾眉”:古诗词中经典的描写美女的意象。“懒”“弄”“迟”三字传神,借女子的神态、动作等描写呈现主人公之慵懒和百无聊赖,也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女子无精打采之神情,也让我们看出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趣。 问:为何女主人公对让自己变美的梳妆打扮没有兴趣? 设想:女主人公的心上人不在身边,打扮的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其孤身一人的现状呈现出来。前文中一个“弄”字便含着无聊至极而借弄妆消遣的意味。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用前后两面镜子对照着把花插在头上。 接着写女子下床后的活动,梳妆过程中簪花之态。此两句化用唐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句,用典手法说的是人面与桃花一样美丽。两句镜中桃花与人面交相辉映,不但写出女子对镜簪花的动作,更衬托出女子姿容艳丽,暗寓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自赏其容貌美丽,自怜其盛年独处。真是让人感慨:“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啊!“孤独之感”逐步呈现。(图片呈现)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呈现图片) 罗襦上有一双双新帖绣上去的鹧鸪图。 把握意象:罗襦(丝绸短袄)、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鸟)。 写女子梳妆结束后穿衣的情态。在中国,比目鱼,鹧鸪鸟成双成对,代表一种幸福美好的生活,代表找到理想的对象,理想的归宿。这里借成双的鹧鸪鸟反衬孤单的闺中女子无人赏爱的寂寞心情。容貌的娇媚,衣服之华美无不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和空虚。 明确情感:本词写闺中女子孤独、寂寞的心情,暗示独守空闺的凄苦。(学生总结板书呈现) (二)、全词内容概括:(学生总结课件呈现) 写一个美丽女子,在闺房中,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着装,这样一个过程。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女主人公梳妆打扮的过程。 人物形象:闺中贵妇(少妇)。 思想情感:孤独、寂寞之感,独守空闺的凄苦。 欣赏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 三、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