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2556934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146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张
2021
,
2022
,
学年
,
人教
,
高中
,
语文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流畅诵读,感悟诗歌韵律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 3.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探究诗歌的旨意。 【教学重难点】 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预习及思考】 1、流畅诵读,感悟诗歌的韵律美。 2、预习时,学生分小组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整理出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课堂解决并生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么一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千百年来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 二、朗读诗歌,感悟诗歌韵律美。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给予评价) 2、听范读,再次感受诗歌音韵美。 评:全诗四句一韵,共九韵(九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平声起,仄声收,随着韵脚的变化,平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回环反复,强烈而优美。 三、预习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如下,小组讨论。 一问: “月”在本诗有何作用?借“月”表达了什么情感?(陈慧小组、缪士飞小组) 明确:“月”是全诗的灵魂: 1、景物描写的主体。 2、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月升———月照———月斜———月落)。 (板书1) 3、哲理思考的凭借。 4、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 二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多个小组讨论提问) 1、比较: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王羲之: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苏轼:寄蜉蝣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结论:哀而不伤 2、在永恒的宇宙面前,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却是永恒的,这是因为:(1)人类生命的延续是永恒的。(2)人类的精神是永恒的。 诗人跳出了个人生命意义的小圈子,用博大的情怀来关注人类,表现了他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三问: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在结构上的作用? (王德林小组) 明确:承上启下,由写大自然美景引到思妇游子的离愁别恨上来。 四问: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是何意?有什么作用? (缪士飞小组) 明确:引出后文的思妇怀远,游子思归。 【 小结 】 1、以月亮从升起到西落的过程作为外在线索(月升———月照———月斜———月落)。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静。 2、开头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引发了第二部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并由此进一步对人生离情作抒写,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意象中。(景———理———情)(板书2) 【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讨论:月的意蕴非常的丰富,单单是本诗就表达了多种感情,结合诗句谈谈都表达了哪些感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2025-04-27)
2025年高考二轮专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通关练5:散文手法+戏剧知识+反套路因文设题(原卷版+解析版)(2025-04-27)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04-27)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七)(PDF版,含答案)(2025-04-27)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04-27)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