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59700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西门豹冶邺/褚少孙》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179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
  • cover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并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揣摩细节和评读人物,感受历史故事中的时代与人性,培养读史的批判性意识和辩证思维。 教学重点: 分析和评价西门豹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深入辩证地认识和理解西门豹的成败。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引导启发,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学与历史 人们经常说:“文史不分家。”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就说过“六经皆史”,而司马迁的《史记》也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国古代史书中,不少作品可作文学典范。因此,读史往往需要兼具文学与历史的情怀和眼光。 二、质疑:成功与失败 1.小学时大家就学过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温故知新,读完课文后你认为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智计百出、心怀百姓、远见卓识、革故鼎新等等。) 2.可以说,这是一个很成功的政治人物。文中哪些句子直接表达了西门豹的成功? 揭露铲除官巫勾结:“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结束迷信活动,消除地方毒瘤。) 征发百姓开渠引水:“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质疑:西门豹真的非常成功吗? 细读上面两句:“大惊恐”、“不敢”(百姓们是害怕,是畏惧),“复言为河伯娶妇”(嘴上不再说不等于内心不再迷信);“几可谓非贤大夫哉!”(比较与“真贤大夫哉!”的区别)。 三、探究:成事与成人 1.第一件事 (1)在第一件事中,西门豹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点读第一段。) 一、官吏暴敛→百姓穷苦(“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共分其余钱持归”); 二、巫祝残害→百姓逃亡(“当其时……以故多持女远逃亡。”); 三、百姓迷信→顺从受欺(“以故城中益空无人,……溺其人民’云。”)。 (2)西门豹如何揭露铲除官绅巫勾结欺民的行为?(角色扮演朗读第二段。) 投巫绅入河。(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妙!) 服吏民以威。(关注描写吏民反应的文字。) (3)这些措施可以解决前面三个方面的问题吗? 震慑了官绅巫祝,自然就解决了一、二两方面的问题,后面可以慢慢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但西门豹投人入河也好,服民以威也好,都建立在他承认“为河伯娶妻”的正当性上(“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簪笔磬折”),百姓的迷信活动虽被制止,但迷信思想并未破除。 小结:做成了事,但人的问题没有解决。 2.第二件事 (1)西门豹是如何发动百姓修渠引水的? “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不解释,只要求,不相信百姓的智慧。) (2)你如何理解“十二渠经绝驰道……长吏终听置之”这段历史? 积极面:侧面写出西门豹的影响力和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消极面:“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不论具体情况,只因前贤所为便认定应该坚守传承,这也是一种迷信。 相关链接: (1)迷信:①相信神灵鬼怪等超自然的东西存在;②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2)《韩非子》: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