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 《太阳出来喜洋洋》 课程标准 运用“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等教学理念,通过“玩中学、动中学,奏中乐、唱中乐”的形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构建互动型高效课堂。 教学内容 分析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流传在四川山区的山歌,通常在人们上山砍柴时演唱,情绪乐观爽朗,抒发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美好生活的感情。因歌词出现“罗儿”的衬词,当地人又叫“罗儿调”。 歌曲采用了上下两句式的乐段结构,其调式为五声商调式,上句四小节,以“2”为主,构成123三音列的旋律进行。这种进行虽然旋律的起伏不大,但却特别明快、这种级近式的三音列进行,更接近歌词的语音音调,旋律中强调6—2四度进行,这使旋律更为高亢、豪放、有生气。最后也是以6—2的四度进行而结束的,这种终止很有特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教学目标 1、体会四川民歌的风格特 2、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辛勤劳动的真挚感情。 3、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 学习目标 通过 “玩、听、唱、奏、创” 等多种音乐实践形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中,依据这一学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创设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塑造生动优美的音乐形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节音乐课中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与合作的音乐趣味。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的民歌风格,体会其中的真挚感情。 难点: 1、波音唱法的解决。 2、旋律中跨小节的切分音。 3、随着音乐画线条,并说出理由 教与学的媒体选择 多媒体,钢琴 课程实施 类型 √ 偏教师课堂讲授类 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 备注 教学活动步骤 序号 1 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2 节奏练习 3 新歌学习 4 拓宽视野,聆听民歌 5 小结 …… …… 教学活动详情 教学活动1:******* 活动目标 情景引入,呼吸训练 解决问题 发声练习及波音唱法的解决。 技术资源 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以直观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 常规资源 黑板、钢琴、卡纸 活动概述 ———练习呼吸 二、聆听音乐,引入发声 课件:加入音乐、鸟叫、流水…… 1、……早晨、幽静、美丽。 我们能不能也用声音来表现它的美呢? 2、练习发声 先是单音,再逐渐进入到简单的和声训练5、1、3、…… 3、训练注意: 怎么表现“早晨”的山林?“幽静”的山林?引导学生用轻柔、高位置的音色演唱。轻柔的音色。 三、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四川吗?有谁去过四川,请大家把自己所了解的四川,相互交流一下。 生:交流 (1)欣赏VCD《太阳出来喜洋洋》,通过歌曲题目了解歌曲情绪。 让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高兴、欢快、自豪) (2)复听歌曲,听后让学生画出合适的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师:四川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山区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勤劳朴实。那里的人们经常要上山砍柴,而他们上山砍柴的时候,特别喜欢唱山歌,他们的情绪乐观爽朗,抒发了自己热爱家乡美好生活的感情。 (3)、提问:本课歌曲有何特点? 教与学的策略 老师引导为主,以孩子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反馈评价 学生在本活动中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 教学活动2:******* 活动目标 歌曲学唱及处理 解决问题 民歌咬字及音高位置的处理 技术资源 多媒体的运用 常规资源 钢琴、黑板、卡纸 活动概述 一、出示课件,加强训练难度 1、课件:太阳出来的山林,引入情绪和色彩的变化 2、“太阳出来了”练声曲。 四、歌曲演唱及处理 1、引入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并欣赏) 2、简单介绍歌曲(民歌、山歌、四川、节奏自由) 3、唱歌曲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