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61639

10 三峡 第2课时课件(共30张PPT)+教案+学案+同步练习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6次 大小:91922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三峡,课时,课件,30张,PPT,教案
    (课件网) 讲解员:郦道元 跟着小郦游山玩水系列之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体会作者总分结合的层次美和变化多姿的写景方法。 3.品味语言,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第二课时 字词积累 1.一个通假字 2.古今异义 ①或王命急宣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缺:通“阙”,豁口,空隙。 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课前检测 4.重点字词: ①亭午( ) ②夜分( ) ③曦月( ) ④沿溯( ) ⑤疾( ) ⑥素湍( ) ⑦回清( ) ⑧绝 ( ) ⑨飞漱( ) ⑩属引( ) 正午 半夜 太阳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快 白色的急流 回旋的清波 极高的山峰 急流冲荡 接连不断 5.根据提示填空: 侧面写夏季水流速度快的句子是:_____ 由此你想到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句子:_____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内容品读。 1.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2.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品析课文 读“三峡之山” 1.描绘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连绵(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高峻(重岩叠嶂,隐天蔽 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2.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山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3.哪些句子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句子属于侧面描写?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互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连绵高峻。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写山高峻。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即“重叠岩嶂,隐蔽天日”, 下文的“林寒涧肃”亦是。 互文———两个(三个)语句内容相互揉杂,彼此隐含,理解时,要上下文并成一句。 如:①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壮士百战死十年归 ③烟笼寒水月笼沙———烟月笼寒水、沙 ④画山绣水———画绣山水 ⑤山青水秀(改一错别字) 修辞———互文 (青———清) 齐读:自三峡七百里中……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不见曦月 欣赏“三峡群山”之美 雄壮美 1.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   2.这一层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夏水的特点?自己分析。   3.第一段写三峡山的“高峻”与写夏水的“迅疾”有什么关系? 凶险、奔放(襄陵,沿溯阻绝) 迅疾、湍急(朝发白帝……不以疾也)   读“三峡的夏水”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烘托手法 写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为写夏水的迅疾做铺垫。 、 齐读:朝发白帝……不以疾也 领略“三峡夏水”之势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奔放美 湍:素; 潭:绿 ; 清:回 ; 影:倒; :绝 ; 柏:怪; 泉:悬 ; 瀑布:飞漱; 水:清 ;树:荣 ;山:高 ;草:盛。 三峡的春冬有何景物?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各自特点。 读“三峡春冬之景” 山 献 描绘景物的方法很多,可动、静相互衬托;可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可调动视、听、嗅、味、触多种感观多角度写;还可从高、低、远、近方面写,还可以仰视、俯视、平视不同的视角写。 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 写景的一般方法 第三段: ———素湍、回清 ———绿潭、倒影 ———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动 静 静 动 动静结合 绝 多 生怪柏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欣赏三峡春冬之景 清幽美 1.作者描写“猿声”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