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61961

12 《与朱元思书》第1课时课件(共35张PPT)+教案+学案+素材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7次 大小:95166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案,教案,PPT,35张,课件,课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能概述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深入文章意境,涵咏体会,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 3.能独立欣赏山水小品文,理解词句,领悟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富春江是浙江钱塘江的上游。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人们把它与长江三峡、桂林漓江并称为中国最著名的三条江河风光游览线。 富春江是钱塘江从桐庐至萧山县闻堰段的别称,七里泷也包括在内。两岸重山复岭,环抱屏峙,或奇峰插云,或岩石峥嵘;江水清洁澄绿,云影岚光,上下一色,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誉称。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朱元思书》。 二、预习交流 1.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皆已亡佚。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皆以写景见长。 2.背景知识。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这里看到的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的秀美风光,如诗如画,引人入胜,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 本文是作者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随兴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 3.“骈体文”的有关知识。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亦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本文开头的“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都不是,可以视为初期的骈体文。 4.读准字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千转不穷(zhuàn) 鸢飞戾天(yuān)(lì) 经纶(lún) 窥谷(kuī) 横柯(kē) 三、朗读课文 1.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5)注意语气、语调。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轻快)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舒缓) ②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惊叹)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