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568845

《儿科护理》第12章 第2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护理 学案(含同步训练与执业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答案)

日期:2025-04-06 科目: 类型:学案 查看:18次 大小:13329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答案,模拟试题,资格考试,执业,训练,同步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这一章的内容是关于小儿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的护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掌握婴幼儿的泌尿系统及其疾病与护理的特点;婴幼儿与年长儿患泌尿道感染的不同症状及护理;患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患儿在护理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一同学习吧!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护理 我们在学习呼吸系统疾病时,了解到如果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引发免疫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猩红热、风湿热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引发的免疫性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请同学们先阅读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分组讨论:当小儿患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时都会出现哪些主要症状?护理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时,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什么?急性期是否可以继续上学?对这样的患儿应该如何护理? 知识要点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与体征及并发症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的护理诊断、治疗要点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要点与措施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水肿、少尿、血尿和高血压,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多数发生于急性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最常见的病原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被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本病多见于5~14岁小儿,2岁以下少见,男女之比为2:1。本节主要叙述此种肾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多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又称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多继发于呼吸道和皮肤感染。其他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以及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肺炎支原体、真菌等也可导致急性肾炎。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机体对链球菌的某些抗原成分产生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上激活补体系统,引起免疫和炎症反应,使基底膜损伤,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各种管型。同时,由于细胞因子的刺激,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现少尿、无尿,严重者发生急性肾衰竭。因水钠潴留,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增多,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循环充血和高血压,严重者可出现高血压脑病。 【症状与体征】 1.前驱感染 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前多有呼吸道或皮肤链球菌前驱感染史,一般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呼吸道感染致肾炎发病约1~2周,而皮肤感染则稍长,约2~4周。 2.典型表现 水肿伴少尿、血尿、高血压。①水肿为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70%患儿有水肿,晨起明显,初期多为眼睑及颜面部水肿,逐渐波及至躯干、四肢,甚至全身,水肿呈非凹陷性。在水肿同时尿量明显减少,早期均有尿色深,严重者可出现无尿。水肿一般于1~2周内随着尿量的增多而消退。②起病时几乎都有血尿,其中肉眼血尿占30%~70%,呈茶褐色或烟蒂水样(酸性尿),也可呈洗肉水样(中性或弱碱性尿)。肉眼血尿多在1~2周消失,后转为镜下血尿,并且镜下血尿可持续数月,运动或感染后血尿可暂时加剧。③高血压 约30%~80%患儿有高血压,多为轻度或中度增高,一般学龄前儿童>120/80mmHg,学龄儿童>130/90mmHg,病程1~2周内随尿量增多而降至正常。 【并发症】 少数患儿在起病的1~2周内出现以下严重的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1.严重循环充血 由于水钠潴留、血浆容量增加而出现循环充血。表现少尿、水肿加重;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增快和肺部湿啰音;严重者可出现明显气急、发绀、咳嗽、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布满湿啰音,心脏扩大,心率增快,甚至出现奔马律,肝脏肿大、颈静脉怒张,可由于水肿加重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