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80802

浙教版科学八上 5.物质的溶解 暑假讲义(无答案)

日期:2024-06-0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9次 大小:9919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版,科学,质的,溶解,暑假,讲义
  • cover
第五讲 物质的溶解 知识与技能:掌握电解水的实验及结论,能够区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习惯与方法: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视频演示)让学生体验实验操作过程,得出实验结论;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物质和实际例子讲解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在生活中的用途; 思维与素养:培养孩子们积极思考,探索科学的意识,明白科学就在身边,用科学造福人类。 青海湖周围是茫茫草原。湖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比较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夏秋季的大草原,绿草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飘动如云。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在我国青海湖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是什么原理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探究竟! 知识点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一种物质能否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有关。那么,像食盐和蔗糖这样能够溶于水的物质,是不是可以无限量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提出问题:20mL水最多能溶解氯化钠(NaCl)的量是有限的吗? 设计实验并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在 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量是一定的。 提出问题:20mL水最多能溶解硝酸钾(KNO3)的量是有限的吗? 设计实验并观察现象: 结论:在 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量是一定的。 在 ,向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 。 讨论:如何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呢? 分析实验思考: 1.有什么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2.有什么方法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与稀溶液 左图:在不同的温度下,将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加入相同质量的水中; 右图:室温下把同质量的氢氧化钙和硝酸钾加入同质量的水中。 结论:饱和溶液 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 是稀溶液。 相同温度下,相同溶质的饱和溶液 比不饱和溶液浓。 知识点二、溶解度 讨论:下面的哪个实验能说明硝酸钾的溶解性强于氯化钠?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A B C D 结论:根据温度、溶剂量都相同,且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来比较物质 的溶解能力。 一、固体溶解度 化学上,为了方便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引入了溶解度的概念。 定义:在 下,某固体物质在 里达到 时所溶解的 (单位g)。 二、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问题: 1.上述四种物质,20℃谁最易溶于水? 2.KNO3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何变化? (2)溶解度曲线 观察两组溶解度曲线图片,你能得到什么规律? 溶解度规律: 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代表物质:硝酸钾)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代表物质:氯化钠)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代表物质:氢氧化钙)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的含义: (3)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解 溶解度 大于10g 小于10g大于1g 小于1g大于0.01g 小于0.01g 三、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思考1: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思考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结论: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 ;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 四、溶解的吸热放热问题。 有些物质溶于水会放热,如: 、 、生石灰(反应);有些物质溶于水会吸热,如氯化铵、硝酸铵;有些物质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如:氯化钠、硝酸钠。 精熟讲授① 以下对“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20℃时,31.6克硝酸钾完全溶解在水中 B.20℃时,100克溶液含31.6克硝酸钾 C.31.6克硝酸钾溶解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31.6克硝酸钾溶解在1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