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82701

7 实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初升高衔接预习讲义(第一章)(word版学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7次 大小:4218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一册,高中,物理,必修,升高,衔接
  • cover
实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学习目标]: 1.学会用打出的纸带求平均速度. 2.掌握测瞬时速度的方法,会用打出的纸带求瞬时速度. 3.能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 一、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并穿好纸带. (2)把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交流电源上(电磁打点计时器接6 V低压交流电,电火花计时器接220 V交流电). (3)先接通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二、根据纸带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根据v=可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Δx是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Δt是这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如图,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示意图。若想计算实验时运动的纸带在 D、G 两 点间的平均速度 v,只需测出 D、G 间的位移Δx 和所用的时间Δt,就可以算出平均速度 DG间的平均速度:= 2.数据处理:每隔 0.1 s (或更短)计算一次平均速度。 (1) 从纸带上能看清楚的某个点标记为起始点0,后面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用数 字 1,2,3,… 标出这些计数点; (2)用刻度尺测量各计数点到起始点 0 的距离 x,记录在表 1 中; (3)计算两相邻计数点间的位移 Δx,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 Δt; (4)根据 Δx 和 Δt 计算纸带在相邻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 v。 三、粗略计算瞬时速度 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该点在内的相距较近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测量E点的瞬时速度时,如果把包含E点在内的间隔取得小一些,用两点间的位移 Δx 和时间 Δt 算出的平均速度代表纸带在E点的瞬时速度,就会精确一些,当D、F两点离E点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E点的瞬时速度。 如图所示,E点的瞬时速度可用D、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代表,即vE=. 2.数据处理:计算上节实验中纸带上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每隔 0.06 s 计算一次速度。 (1)从纸带起始点 0 算起,后面每 3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2)测量各计数点到起始点 0 的距离 x,记录在表 2 中; (3)计算两相邻计数点间的位移 Δx,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 Δt (4)根据 Δx 和 Δt 算出的速度值就可以代表在 Δx 这一区间内任意一点的瞬时速度。将算出的各计数点的速度值记录在表 2 中。 四、注意事项 1. 打点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填“靠近”或“远离”)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2. 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填“接通电源”或“拉动纸带”). 3.打点计时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 4.对纸带进行测量时,不要分段测量各段的位移,正确的做法是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测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起始点O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五、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 一、作图 用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速度v,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运动物体的v-t图象,图所示为某质点的v-t图象.请同学们观察图象并分析以下问题. (1)v-t图象是不是质点运动的轨迹?从v-t图象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有什么特点? 答案:(1)v-t图象不是质点运动的轨迹.从v-t图象中可知任意时刻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确定各时间段内速度大小变化的趋势,是增大还是减小。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二、误差分析 1.利用平均速度来代替计数点的瞬时速度自身带来系统误差。为减小误差,应取以计数点为中心的较小位移Δx来求平均速度。 2.分段测量计数点间的位移x带来误差。减小此误差的方法是一次测量完成,即一次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计数点O的距离,再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 3.作v t图象不用坐标纸、尺子,坐标单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