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602993

2017-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语文汇编:诗歌阅读综合(wrod有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15015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7-2021,北京,初一,期末,语文,汇编
    2017-2021北京初一(上)期末语文汇编 诗歌阅读综合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2021北京 怀柔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学习诗歌重在朗读。以下是同学们学习了《观沧海》后,对于本诗朗读的讨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朗读时要读出诗歌的情感。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此时他登上碣石山,看波涛汹涌的大海,写下此诗,所以应该用比较激昂的语气去朗读。 B.朗读时要重读需要强调的词语。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可以将“临”“观”两字重读,以突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气概。 C.朗读时要注意音调的起伏变化。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表达作者极其高兴的心理状态,所以要读得高昂些,前面都要读得低沉些,以突出变化。 D.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本诗是四言古诗,读的时候大多可以两字一顿,读出古体诗歌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美感。 二.古诗词赏析(共14小题) 2.(2018北京 朝阳七年级期末)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完成下列各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这首诗借写风雨梦境,抒发了诗人①   之志和②   之情。 (2)甲乙两图是文学社为诗作找来的配图,一时难以取舍。下面就诗作和画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 乙 A.诗以”僵卧孤村”四字开篇,写出老迈的诗人回乡后凄凉的状况,与甲图中诗人形象吻合。 B.乙图中诗人双目微闭,表情闲适自得。这种状态正是诗人隐居山村“不自哀”的表现。 C.乙图中诗人躺在古松之下手握书卷,不符合“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情境。 D.甲图中诗人斜卧于床榻。梦中不忘为大宋率兵征战,这与“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情境吻合。 3.(2018北京 朝阳七年级期末)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诗的歌唱,请和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梦幻世界。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完成各题。 毛虫和蛾子 顾城 毛虫对蛾子说: 你的翅膀真漂亮。 蛾子微笑了: 是吗? 我的祖母是凤凰。 蛾子对毛虫说: 你的头发闪金光。 毛虫挺自然, 可能。 我的兄弟是太阳 (1)作者将这首小诗取题为《毛虫和蛾子》。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题目:    理由:    (2)下列成语与诗作所采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项是    A.如狼似虎 B.人声鼎沸 C.莺歌燕舞 D.羊肠小道 4.(2018北京 房山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富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同样是写秋,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用“①  ———一句直接抒发了羁旅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刘西锡的《秋词》则借助对“晴空一鹤排云上”这一明丽秋景的描写,间接表达了诗人的②   。 (2)读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句诗所描绘的景象。 5.(2018北京 通州七年级期末)阅读《秋词(其一)》,完成下列小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雪。 (1)有许多古诗能够印证“逢秋悲寂寥”,比如   。(填写题目或诗句皆可) (2)下面两幅图画,第   幅能够较准确表现画线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3)刘禹锡被后人称为“诗豪”,请结合这首诗及链接材料,谈谈他获此美称的原因。 【链接材料】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唐顺宗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