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上册第 3 课“感知音乐节拍” 《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大海啊,故乡》选自《音乐》三年级上册第 3 课“大海啊故乡”。 《大海啊,故乡》是作曲家王立平与 1983 年为影片《大海 在呼唤》创作的主题曲,音乐通俗易懂,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感情真挚,是一 首深受欢迎、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因为电影《大海在呼唤》是一部歌颂国际友 谊的作品,在那个相对封闭的时代,与算得上是为数不多的优秀国际电影,而这 部电影的主题歌《大海啊,故乡》也是深深的烙上了这个时代印记,成为歌颂国 际友谊的经典代表作,此后的中国乐坛也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这样的歌曲,但都不 及这首《大海啊,故乡》影响深远。 《大海啊,故乡》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寄寓了作 者对祖国的美好祝愿。歌曲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平易亲切,节奏严谨。虽 然采用三拍子,但不拘泥于这种节拍通常的强弱韵律,而以切分、附点等手法使 其变化无穷。歌曲为 F 大调,3/4 拍子,小行板速度,结构为单三部曲式,每两 个乐句为一段曲式。 第一部分:乐曲用比较平稳的旋律起句,二、八节奏和附点节奏型不断地重 复;第 2、4 小节的大跳音程,像是平静的海面上不断涌起的浪花。歌词从“小 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 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第二句的结尾,以稍加宽的 节奏结束了这一段落。 第二部分:旋律向上五度以属音做第二段的句头,重复使用第一段的节奏。 音高明显升高,歌曲情绪深情激动。更加深了对大海的爱恋之情。第二段出现的 新节奏,打破了原有的稳定,与歌词紧密相连,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 之情。 第三段:节奏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起句将两个八分音符变成了四分音符, 旋律起伏较大,速度开始放慢,音量渐弱。旋律最后结束在一个属音上,这种半 终止的结束,给人无限的遐想。两句歌词分别出现重复,在语气上出现了层次感, 使得给人一种向远处呼喊的感觉。仿佛是对祖国母亲深情的呼唤,使情感发挥得 淋漓尽致。 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的学习,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基本要素中的音高、音准、节奏、 节拍等都有一定的感知和掌握,但是对于有一定文化内涵、以情带声、格调高雅 的抒情歌曲的准确歌唱,风格把握却并不准确。《大海啊,故乡》是一首游子思 念故乡,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美,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 爱之情,充满了浓浓的思念情绪。教学中通过教师示范演唱、带领吟诵歌词、了 解作者创作背景等活动将学生带入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中;并有机融入声势律动和 稳定击拍帮助学生感知四三拍子,通过对比体验三拍子、二拍子在同一首歌曲中 有风格有什么不同。学习使用连贯、优美、深情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浓厚的 思念之情。帮助学生在聆听、模仿、演唱、欣赏的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入歌 曲的写作背景,感知这首歌颂国际友谊的经典代表作。 教学目标 1.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表达出歌曲的离别之情。 2.唱准附点四分音符节奏。 3.通过对比体验同一首歌曲用二拍子、三拍子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点: 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感受四三拍子。 教学难点: 表达出歌曲的内在情感,理解歌曲表达的意义。 教具准备 :钢琴、课件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20 分钟) 教学过程: 自我介绍、交代课题及教学目标。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歌曲《大海啊,故乡》。(翻) 师:期待通过学习,同学们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歌曲的思 乡之情;唱准附点四分音符节奏;…我们还将通过用四二拍子、四三拍子演唱同 一首歌曲,体验歌曲风格发生了什么变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