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609619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173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
  • cover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研习,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方法,明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表现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的道理。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研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有人告诉我,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想着这句话,我想到了汪曾祺。今天,我们要随着汪曾祺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中认识葡萄,认识人,认识人生。 二、 由状物散文的特点进入对文本的初步解读。 状物是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常见的写作类型与表达方法,它将物作为主要的表达对象,根据需要,对事物的部分或全体,或者对某一类事物进行描写,使人对描写对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在描写中适当穿插记叙、议论、抒情等内容,使人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关系,事物在起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作者寄托在描写中的感情。但是,对事物的描写始终是这类文章写作的中心,接下来,我们看作者是如何完成状物任务的。 1、作者简介: 汪曾祺,当代著名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作为沈从文的嫡传弟子,他的文风也明显地烙着沈从文的印记。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汪先生对市井民居的熟悉,经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 2、自由朗读全文,并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给加点字注音: 茵陈蒿( ) 葡萄窖( ) 铁锹( ) 摽紧( ) 泱泱( ) 园圃( ) 嘬奶( ) 一铰( ) 笤帚( ) 玛瑙( ) 慵懒( ) 瘪果( ) 筑成垄( ) 沁人心肺( ) 琳琅满目( ) 完成表格: 月份 栽种过程(人) 生长过程(物)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三、文本内容研读: 1、从图表中我们发现本文内容和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1)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种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在人的精心照料下,葡萄才能像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2)开头与结尾呼应,栽种过程与生长过程年复一年,人与物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葡萄12个月的生长情况都是详细介绍吗? 明确:不是。重点放在三、四、五、八几个月上。 3、作者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月作为重点呢? 明确:因为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声明而感动的时刻,所以,作者对其进行详尽的描写。 4、其余部分作者是不是就是一笔带过、草草了事? 明确:略写的部分也不是草草了事的,比如第一月,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行字,却写出了果园的宁静和美丽,大雪,无声,葡萄“睡”着,多么祥和安静啊,而到结尾处,葡萄又入窖了,“热热闹闹的果园,现在什么颜色也没有了”,与开头呼应起来,虽然简略,但意韵深远。 5、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 写了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来写。 6、为什么这样安排? 因为这是葡萄生长过程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