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与重 教学内容:二年级第二学期P42-43 教学目标: 1、通过看,掂或借助工具(皮筋、天平秤)的方法进行轻与重的比较,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 2、会对物体的轻重进行直接比较。 3、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能力,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1、知道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轻与重的比较,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结果。2、会对物体的轻重进行直接比较。 突破策略: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体验量化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在运用工具进行物体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 突破策略:安排丰富的动手操作环节,同桌合作,互帮互助。 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教具:天平秤、积木块、橡皮筋、苹果、桔子、毛笔架。 教学过程: 一、借助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比较“轻与重” 1、PPT出示1个苹果和1个桔子图片,说一说谁轻谁重?(苹果重) 板书:轻 重 板书:看一看 2、PPT出示1个苹果和1个西瓜图片,说一说谁比谁重?(西瓜重) 师:想一想苹果怎么轻了呢? 3、小结:比较的对象不一样,比较的结果就不同。所以我们在比较的过程中,先说()和()比,再说()比()重,或()比()轻。 4、练习:完整的说出两个物体比较轻重的结果。 选一副图,照样子同桌互相说一说比的结果。(同桌互说) PPT出示:小胖、小亚玩跷跷板,()比()重。 二、通过用手掂比较“轻与重” 1、比较两个盒子的轻重。 猜一猜。 3、验证:学生上台掂一掂两个盒子,比较轻重。 4、小结:我们有时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用看一看的方法比出的结果不一定正确。还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准确得比出物体的轻重。(板书:掂一掂) 5、练习: 同桌合作操作:掂一掂各自笔袋、书,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互说比较的结果。 拎一拎各自书包,比较书包的轻重,互说比较结果。 (板书:拎一拎) 学生小组反馈(充分交流) 三、借助橡皮筋吊一吊比较“轻与重” 1、视频:橡皮筋吊两个盒子(板书:吊一吊) 2、用吊的方法判别物体的轻重。 小结:橡皮筋被拉得越长,物体越重。 3、练习:橡皮筋吊2件物体,比较轻重 4、学生操作:用不同的橡筋吊一吊苹果和桔子。 师:通过观察知道苹果和桔子比,苹果比桔子重,桔子比苹果轻。用橡皮筋吊一吊,怎么桔子比苹果重,苹果比桔子轻呢? 同桌讨论:为什么用吊的方法与观察的方法,比较苹果和桔子轻重的结果不同? 5、小结:我们要用一样的橡皮筋吊,才能准确比较出两样物体的轻重。 6、相同橡皮筋验证。 7、练习:根据吊的结果,按顺序写出它们的轻重。 四、借助简易天平跷一跷比较“轻与重” 1、出示:天平称 教师操作:天平秤上跷一跷比出苹果和桔子的轻重。 小组合作:比较两个积木块的轻与重,说一说比较结果。 巩固练习: 哪本书较重?(数学书P43.1) 五、总结全课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物体轻与重的哪些方法? 2、补充课题:轻与重 板书设计: 轻 与 重 ( )和( )比 看一看 ( )比( )重 掂一掂(拎一拎) 或( )比( )轻 吊一吊(同样皮筋) 跷一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