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61712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兼爱》教学设计

日期:2024-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281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
  • cover
《兼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第六单元《墨子》选读,本单元节选三篇。 单元教学目标分为三点:讲授选文,积累文言文词汇及文章写作等方面;了解墨子及墨子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从中得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针对选修课,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 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 2、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3、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针对课标的要求,在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了解墨子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积累。 二、学情分析 1、高二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文言阅读能力,能够结合课文的注释阅读文章。 但是要深入一步,理解墨子在本文中表达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从小学就接触了儒家文化的仁爱思想,比较儒墨关于“爱“的思想,深刻了解并体会墨子”兼爱“思想的独特之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积累相关文言实词,读懂选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梳理文脉,探究主旨,体会墨子的基本思想,并比较儒墨关于“爱“的思想,深刻了解并体会墨子”兼爱“思想的独特之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拓展延伸,联系现实,思考“兼爱“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体会“兼爱”的内涵,深入了解墨子文化思想的独特之处。 2 墨子思想在现代社会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 1 通过比较,深入了解墨子“兼爱“思想的独特之处。 2 探究墨子“兼爱“思想在历史中没落的原因。 五、教法学法 作为经典名篇,本文拟从“文言”(词汇和语法)“文章”(文本内容)“文化”(“兼爱”思想)三个角度入手,使用阅读法、启发法展开教学。 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选修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的学法主要是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课前自主预习,培养习惯,课堂上合作探究,活跃思维。 六、教学过程 (一) 设疑激趣引话题: 课件呈现诸子百家图片,由先秦两大显学引出墨子,进入文本 在中国文化史上,我们提到中国文化主流的时候,往往“儒道”并称,但是在战国时期,却没有这样的并称,而当时最显著的两个学派是“儒墨”或“孔墨”,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这说明在先秦时期,墨家是非常显赫的。然而在后代,一直到清代以前,研究墨子的人却非常少,墨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这样一个影响巨大的人物,为何后来却销声匿迹了呢 墨子的思想到底有哪些 为何他的学术后来淹没了呢 我们现在学习墨子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呢 今天,带着这些疑问和思考,让我们一起走进墨子。 【教学设想】通过似懂非懂的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一读文本理思路(学生读文思考,教师适时引导) 1、学文字,解疑惑 准确认读下列红字的字音,并理解其意义: (1)是以不惮举其身 (2 )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 (3)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4 )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 【翻译】 (1)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2)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2、晓文意,理文脉 以墨子的话为线,梳理文章内容。 全文层次清晰,条理井然,可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如: 第一段:此则天下之害也。 第二段:然则察此害何用生哉? 第三段: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第四段:“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政也。” (三) 二读文本思内涵(小组合作研讨,教师点拨) 1、兼爱思想的独特在于哪个字 是什么意思 [补充象形字知识,兼———手持二禾,并也。有兼顾、全部之意。兼爱就是全都爱。] 明确:手握两禾,有全部,都的意思。 2、从课文中找一找,墨子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